發現了一張清朝宣統年間的賣身契,這張賣身契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網友們眾口不一。
賣身契的內容是:
“典女契:本鎮李興才欠班壽起白銀壹伍拾兩,因無力歸還,自愿將小女典與班壽起為妾,期間所育子女應歸班家所有,三年期滿,李以白銀二十兩贖回,過期不贖另作他議。典女人:李興才;承典人:班壽起;中人:李老四。大清宣統元年三月初九日立”。
賣身契上當然都是繁體字。
這里面有兩個疑問:
第一,“白銀壹伍拾兩”,有人說是白銀150兩,這是不對的,因為后面有照應,“三年期滿,李以白銀二十兩贖回”,因此應該是欠白銀15兩。
第二,有網友說,這張賣身契是假的,因為里面有簡體字,比如“李興才”的“興”繁體字應為“興”,因此斷定這是假的。
實際上,稍微有點考古常識的人都知道,現代簡體字幾乎都是古人創造的,古時候民間早就已經大量使用簡體字了。建國后只是給了簡體字一個官方認同。
特別是古代草書,大量使用了現代的簡體字,因此簡體字不是今人創造的,本身古已有之。
有人說,繁體字從清朝才開始大面積使用,清廷目的是讓老百姓讀書更難,故作玄虛,好推行愚民政策。
還有這個賣身契有點可惡。
欠十五兩白銀,典當女兒三年為妾,三年后要花二十兩才能贖回!而不是典當三年就抵消債務!比高利貸還高利貸呀!
李興才應該是農民,像楊白勞,班壽起應該是地主,像黃世仁,班壽起白白睡了人家女兒三年,所生孩子也歸他所有,這是吃人不吐骨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