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果媽~
每天都在說數學的學習,這次,忽然就想聊聊這個話題。
先賺錢,還是先陪孩子?
這筆賬,我們得算算。
01 一筆永遠也算不清的“糊涂賬”
說真的,果媽覺得,到底先賺錢,還是先陪孩子,哪個更合算,這真的是一筆永遠也算不清的糊涂賬。
說要先賺錢的:確實,賺了錢,才能夠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才能夠在將來有時間陪娃,20年后,才能在孩子長大后需要錢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支持;
說要先陪娃的:也確實,哪個孩子不需要父母的陪伴?20年后,很多孩子成年了,性格上有缺失,追根溯源,最后都源于原生家庭,源于父母的陪伴。
萬事難兩全。
就像果媽最近在看《北上》,也很有感觸。
劇中無論是夏鳳華,還是謝望和,對家里總是報喜不報憂,他們不希望父母在為自己操心,其實根源就在于,父母給足了他們陪伴,他們想要自己成長。
而周海闊,父母感情失和最終離異,他失戀了找媽媽,其實就是想要媽媽一個安慰,但是媽媽給他的卻是一番大道理。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
孩子長大后,父母無法給予自己經濟支持,他們會覺得:我哪里需要多少陪伴?你窮,是你不賺錢所導致的,不是因為陪伴我的原因。甚至,孩子會覺得家長過多地陪伴,而覺得壓抑。
孩子長大后,父母給予了很多經濟支持,但缺愛的他們會覺得:這點臭錢有什么用?早干嘛去了,在自己最需要父母的時候,你們只知道忙!
看吧,糊涂賬,就是這么來的。
02 陪伴、賺錢背后的意義,更重要
父母對孩子,似乎始終都有愧疚:要么物質上愧疚,要么精神上愧疚。
而孩子對父母,似乎永遠都不會滿足:要么經濟上不滿足,要么情感需求上不滿足。
世事難兩全。
所以,家長與其去思考,陪伴、賺錢背后的意義是什么,不如思考:教育是什么。
說真的,果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宏觀、龐大的問題,至少果媽至今也沒有思考清楚。
但是,有一點,果媽是清楚的:我們是在養育一個孩子,而不是在養育一個仇人。
為什么孩子會對我們永遠不滿足?
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我們對孩子有愧疚。
孩子想要你陪著玩的時候,你說:對不起啊,爸爸媽媽忙,你先自己玩吧!
孩子想要買這買那的時候,你說:對不起啊,家里經濟條件有限,爸爸媽媽無法滿足你這么多的物質需求。
孩子對父母的不滿足,日益滋長。
但是,如果我們不愧疚呢?
孩子想要你陪著玩的時候,你大可以說:爸爸媽媽有重要的事情在忙,你可能需要等我1個小時,可以嗎?
孩子想要買這買那的時候,你說:這個暫時不符合我們家庭的消費,你要是很想要,可以等你長大了,自己去滿足。
養娃,無需愧疚。
無論是陪伴,還是賺錢,背后的意義都在于:不愧疚,給孩子一個獨立健全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
畢竟,孩子會慢慢長大,對家長的陪伴需求,會逐漸減少;
畢竟,孩子要有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我們也會老去,需要養老錢。
03 如何選,在個人,在家庭
那么,那種“糾結型”的家長,該如何選呢?
又想賺錢,又想陪娃,兩不誤?
果媽真覺得,這是機緣。
有時候,就是那么幸運,可以兩頭都抓。
但有時候,魚和熊掌,真的不可兼得。
果媽覺得,最終如何選,在于你個人,在于家庭。
對于有些寶媽來說,全職帶娃3年,就跟要命了一樣,每天開始胡思亂想,很難受,那么就別為難自己,哪怕找個清閑的工作,也是可以的。
對于有些寶媽來說,娃去上學了,她可能也不想工作,覺得回到家打掃衛生,看看電視劇休息一下,很是舒服。若是家庭經濟過得去,那么,這也沒什么不好。
不必太在乎別人怎么說,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
自己不內耗,才不會去內耗孩子。
人生,不要給自己留太多遺憾,這樣才會不內耗,不愧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