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李鑫 劉少利 通訊員 李向麗
“黃金四分鐘內實施心肺復蘇,能大幅提升患者存活率!” 4月16日,在鞏義市科協科普進機關走進紫荊路街道的活動現場,應急救護專業講師馮海河以這樣一句震撼人心的話語,拉開了應急救護知識大放送的序幕。這場別開生面的知識盛宴,為紫荊路街道200余名機關和社區干部帶來了滿滿干貨,讓急救知識不再遙遠。
培訓中,馮海河講師憑借豐富的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知識,采用“理論講授+現場實操”的方式,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生動且實用的急救知識盛宴。他詳細講解了現場救護的概念,強調了在緊急情況下把握“黃金救援時間”的重要性。對于心臟驟停的識別方法,馮講師通過形象的比喻和實際案例,讓大家迅速掌握了通過觀察患者反應、觸摸頸動脈搏動等判斷技巧。在氣道異物梗阻解除方面,他著重介紹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并針對成人、兒童和嬰兒不同年齡段的特點,詳細講解了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讓機關干部們對各類常見突發狀況有了清晰的應對思路。馮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大家明白了遇到緊急情況要敢于出手相救,救人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在心肺復蘇演示環節,馮海河講師一邊操作模擬人,一邊清晰地講解按壓頻率、深度以及人工呼吸的配合等關鍵要素。他強調,在緊急情況下,快速、準確地實施心肺復蘇能夠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援時間。針對海姆立克急救法,馮老師通過模擬氣道異物梗阻的場景,生動展示了如何運用該方法幫助患者排出異物,恢復呼吸通暢。干部們踴躍上臺,在講師和志愿者的指導下,親身體驗心肺復蘇、氣道梗阻等急救操作。講師們耐心地糾正每一個不規范的動作,確保干部們真正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這場由馮海河帶來的應急救護知識大放送,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急救技能的實戰演練。“以前覺得急救知識很專業、很難掌握,今天通過講師的講解和實際操作,發現自己也能學會,對急救知識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更有信心在突發狀況下伸出援手。”一位參與實踐操作的機關干部說道。馮海河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知識大放送,讓更多人了解急救、掌握急救,讓“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為守護生命安全筑牢堅實防線。
下一步,鞏義市科協將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走進更多機關、社區、農村、學校和企業,將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能傳播到更廣泛的人群中,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貢獻力量。
編審:李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