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如果你混跡過漫展、刷過短視頻、關注過Coser圈子,你可能會有個直觀感受:
以前是Coser因為熱愛角色走紅,如今是“博主因為想要流量才cos”。
尤其當你看到一個又一個絲襪+貓耳+短裙的組合出現在首頁熱推,結果是最應該還原的臉都不露,你可能會想:
她到底cos的是哪位角色?還是只是在cos“性感”本身?
于是“偽Coser”成為熱詞。
但問題也來了:這些人為什么反而比真正還原角色的Coser更紅?更吃香?甚至能走到商業頭部、接品牌代言、賺到盆滿缽滿?
答案其實很現實——因為她們選的“二游角色”,本身就自帶流量密碼。
01、“性感角色設定”是二游的營收工具
我們不能忽視一個事實:
如今的二游(尤其是抽卡類二次元游戲),在女性角色的設計上,已經不是“符合角色性格”了,而是“最大化刺激玩家的視覺快感”。
這些角色從一開始的立繪設計,就不是為了“世界觀邏輯”,而是為了吸引你抽卡——也就是說:她們天生就是視覺產品,而非完整人物。
所以當某個Coser選擇了這些角色,她其實不是還原角色,而是在復制“高熱度視覺符號”,這就是偽Coser可以輕易“拿來就火”的底層邏輯。
02、“偽Coser”的玩法不是角色扮演,是流量轉化
和傳統Coser講究“服裝還原、妝造細節、角色神態”不同,偽Coser更像是一種“性感流量包裝術”。
她們的核心技巧不是“像不像”,而是:
選最火的女角色,把性感符號最大化,利用社交平臺算法特征制造停留點,打擦邊但不違規,用平臺邊界游走制造討論度。
說白了,這是一種“合法擦邊術”:
在角色外殼下,輸出的是自己的身材;在cos之名下,謀求的是粉絲變現與商業洽談。
平臺也樂意看到這種內容,因為它停留率高、互動活躍,哪怕不一定是真正的ACG粉絲,也能消費得津津有味。
在偽Coser的內容體系中,角色的核心性格其實是不重要的。
她們更多在執行一種“內容公式”:
選一個性感角色,穿著最為性感的服飾,用固定的濾鏡、動作包、美顏參數,搭配流行音樂節奏、慢動作、轉圈、wink、貼臉鏡頭。最終形成的,是一種看似多元,實則高度同質的“視覺性感模版”內容。
觀眾看的不是cosplay,而是在刷“視覺快感池”,于是原本為了還原角色、展現文化愛好而生的cosplay文化,被資本邏輯和視覺算法徹底綁架。
03、真正的Coser為什么越來越邊緣?
當偽Coser占據流量中心,傳統Coser的處境就會變得尷尬:
- 精心還原一個冷門角色 → 播放量500
- 做了一個極復雜的盔甲套裝 → 無法拍出性感姿態 → 不被推薦
- 與劇情高度還原的團隊聯動拍大片 → 成本高,但不一定上熱榜
這就導致一個令人悲哀的現實:
認真的人做內容,取悅了少數人;擦邊的人做內容,取悅了算法和多數人。
而平臺也在“用戶行為反饋”中,默認了“性感才是優質內容”的推薦邏輯。
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二游設定越性感 → Coser越偏性感風 → 平臺越推性感內容 → 觀眾審美越固定 → 真Coser越被邊緣。
尾聲:你還記得cosplay原本是什么嗎?
Cosplay的本質,是角色扮演。
它原本是粉絲出于對作品和角色的喜愛,花時間、花心思、花精力去還原角色,
然后在社群中交流感情、切磋還原度、拍同人劇情。
但如今的“cosplay”,變成了一種性感化運營”下的偽文化內容生產線。
你以為她是某個角色,她其實是復制上一條熱門Coser的構圖和濾鏡。
你以為你在看二次元,其實你只是在刷“性感數據片段”。
下一次,你刷到一個cos熱門角色的視頻,不妨問問自己一句:
“這是在表達角色?還是在消費欲望?”
如果你對真正的cosplay文化還抱有一絲尊重,不妨點個【贊】【在看】【分享】,讓更多人看見那些真正為角色付出過熱愛的創作者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