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體上再次出現了“北六代”的高清試飛照片。截止到目前,無論是“北六代”還是“南六代”,不僅進行了多次試飛,而且還流出了不少的高清試飛視頻和照片。不過,現在卻有一種很有意思的觀點,那就是中國六代機,一定會搶在美國六代機之前服役。
不過,對于中國的兩款第六代戰斗機,只求比美國6代機更快服役,顯然并不是最重要的。
實際上,無論是蘭姆達翼型、DSI進氣道、還是機背進氣,實際上很早之前就有相應的機型在測試這些技術。只不過,因為包括技術不成熟在內的各種原因,并沒有大規模的推廣使用。
而第六代戰斗機,不僅對于中國來說是一款全新的機型,對于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來說,都是一款全新的機型。尤其是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以及無人機在現代空軍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相較于外部的氣動布局,中國兩款6代機內部更是搭載了大量跨時代的新技術和新裝備。
對于中國來說,求“快”并不是六代機項目最重要的目標,求“穩”求“全”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目前的外部形勢,并不需要中國的6款六代機過于求“快”。一方面,是美國的第六代隱身戰斗機項目進度,已經明顯落后于中國的兩個六代機項目。我們目前在第六代戰斗機發展領域,還沒有面臨著“不快不行”的局面。
另一方面,是目前中國在第五代隱身戰斗機領域,已經形成了足夠的優勢。殲-20隱身戰斗機在作戰性能方面,已經足以壓制美國的F-22隱身戰斗機和F-35隱身戰斗機。同時,不僅中國空軍要裝備殲-35A隱身戰斗機,中國海軍艦載機部隊也要裝備殲-35隱身艦載機。
說白了,就是目前在第五代隱身戰斗機領域,我們的實力足以支撐自家的2個六代機項目“求穩求全不求快”。
而從中國空中力量本身的發展角度上來看,咱們也還需要花費一部分時間把“歷史欠賬”問題給解決掉。目前殲-7戰斗機還沒退役干凈,部分早中期的殲-8系列戰斗機,甚至是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期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自己組裝生產的殲-11A戰斗機,都是需要進行替換的。
拿什么進行替換?總不至于用第六代隱身戰斗機進行替換吧?還是需要用殲-16、殲-20、殲-35這些第四代戰斗機和第五代隱身戰斗機來替換。
參照殲-20隱身戰斗機當年的進度,中國的2款第六代隱身戰斗機,應該在2030年前后,開始少批量裝備部隊,用于編寫相應的訓練/使用大綱,以及為進一步的性能完善和型號迭代做準備。
到那個時候,中國戰斗機的整體組成結構中,應該已經完成了對第三代戰斗機,以及部分早期型第四代戰斗機的退役和替換工作。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足夠先進/完善的現代戰斗機作戰體系,對美國空中力量構建出成體系的作戰優勢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