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的號召,河北大學社會實踐團“銀齡鄉韻”團隊聚焦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議題,于近日赴河北省邢臺市開展專題調研。團隊通過走訪政府部門、深入鄉村訪談、參與志愿服務等形式,全面了解當地老年群體在鄉村治理、文化傳承、志愿服務中的積極作用,探索新時代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創新路徑。
精準“把脈”:百份問卷探銀齡需求
該團隊以“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意愿與障礙”為核心,設計涵蓋社會活動類型、參與頻率、困難需求等維度的調查問卷。團隊成員分組走進邢臺市大屯村、西許花村等12個村,針對60歲以上老年群體展開調研。
在大屯村小廣場,72歲的王大爺一邊填寫問卷一邊感慨:“現在村里活動不少,但像我們這樣不識字的人,總覺得插不上手?!闭{研數據顯示:83%的老年人希望參與力所能及的鄉村事務,但受限于文化水平、健康問題和缺乏信息渠道,實際參與者不足40%。針對這一矛盾,團隊提出“分層分類”參與機制建議,如為低齡健康老人搭建志愿服務平臺,為高齡老人設計文化娛樂輕量化活動。
“這份問卷不僅統計數字,更讓我們聽見了沉默群體的聲音?!眻F隊隊長王怡鑫表示。調研期間,成員們還現場解答養老政策疑問30余次,幫助56位老人注冊使用“冀時辦”政務服務平臺。
對話基層:村委會里尋治理良方
隨后,實踐團赴任澤區小屯村村委會開展座談調研,深入了解老年群體在基層治理中的實踐模式。通過組織老年群體參與村務監督、矛盾調解等事務,該村形成了一套“以老助老”的治理機制,2024年累計化解民生糾紛、修訂管理規范數十項。此外,村委會通過開設技能培訓課程,圍繞智能設備使用、健康知識普及等內容提升老年人社會適應能力,課程參與率持續提升?;谇捌谡{研問卷的數據分析,該團隊針對老年群體參與動力不足的問題,提出建立“社會服務積分兌換體系”的建議,即以志愿服務時長兌換醫療、家政等權益,形成“付出—積累—回報”的良性循環。這一方案獲得基層部門積極響應,計劃開發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服務記錄透明化、積分兌換便捷化,進一步激發老年人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
暖心實踐:養老院里書寫青春擔當
此后,該團隊前往隆堯縣北樓鄉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開展“青老共融,情暖夕陽”主題活動。此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首先該團隊成員與老年人進行了互動游戲環節,其中設計猜謎語、簡易手工制作等游戲,激發老人動手動腦的積極性。接著該團隊開展了聊天分享會,許多老人積極分享過往經歷、生活感悟,促進彼此交流。最后團隊成員與部分老人一對一交流,傾聽需求,給予情感支持。
凝智聚力:多元路徑激活銀齡動能
基于8天調研,該團隊成員不僅深入了解了農村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實際情況,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并針對如何提高老年人社會參與提出三大建議:一、建議社區開展多樣化活動,如線上講座、興趣小組等,滿足老年人多元需求。二、建立多渠道信息發布平臺,確保信息全面覆蓋。三、建議社區與醫療機構合作,提供便捷醫療服務,并改善出行環境。
青春答卷:在躬身實踐中淬煉初心
此次調研實踐不僅是一次社會觀察,更成為青年學子與銀齡群體對話的橋梁。團隊成員從基層田野中深刻體悟到,老年人的社會參與不是單向的“幫扶”,而是代際共融、智慧傳承的雙向奔赴。該團隊希望能夠呼吁更多青年力量關注農村老齡化議題,用創新思維打破“數字鴻溝”“能力焦慮”等無形壁壘,助力老年群體從“被關懷者”轉變為“價值創造者”。期待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份銀齡智慧都能在鄉村振興中閃光,每一位老人都能在社會參與中書寫“老有所為”的幸福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