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記者最近在地方采訪時發現,一些城市臨街商鋪開展外擺經營的情況明顯增多。日前,以杭州為代表的浙江多個城市放寬店鋪外擺政策,因地制宜支持商貿經營主體利用自有場地外擺促銷,支持臨街商鋪開展外擺經營,并協調解決外擺集中區停車難問題。這些舉措凸顯城市治理的溫度與精度,讓“煙火氣”升騰、市集更熱鬧,進一步激活了消費市場。
記者注意到,浙江放寬外擺,并非“地攤經濟”的低層次回歸,而是對新經濟形態融入城市肌理的一種探索實踐。以杭州傳統街區吳山廣場為例,“外擺新政”實施后,吳山廣場附近街區實現迭代升級,許多充滿數字科技、市井煙火氣、沉浸式文旅及原創品牌的新潮店鋪落地。走在石板路上,人們吃著帶有麥香與炭火氣息的路邊攤,欣賞AR技術投影出的宋韻水墨畫?!盁熁饸狻迸c“潮生活”交織,市民和外地游客紛紛前來“打卡”。對于商業外擺,浙江提供精準政策支持,激發商家們“擺”出新意、“擺”對內容,形成獨特的消費場景,為放大線下消費開辟了新路徑。
當然,放寬店鋪外擺,不應是刺激消費的“急就章”,不能簡單停留在放開或放寬的層次上,還要有長遠謀劃。比如,可針對城市文化稟賦和特色景觀,充分利用外擺區空間搭建星空棚、露營區等,打造以地方美食、民生夜市等為主題的品牌集市,充分營造體驗式消費氛圍,不斷推動各類商圈提顏值、聚人氣、添活力。
放寬店鋪外擺,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城市公共空間不僅具有物理屬性,更是經濟活動的重要載體。對于商鋪經營者來說,放寬外擺后,可聯動室內室外經營空間,通過延長消費者停留時間、增強場景體驗感等,創造出“空間溢價”。從資源配置角度看,通過“潮汐型”“便民型”攤位設置,可實現公共空間的時間維度再分配,盤活閑置空間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
放寬店鋪外擺,考驗治理智慧。此前,一些地方的監管過于嚴苛,對擺攤設點“光踩剎車”“只設路障”;一些地方又過于寬松、聽之任之,最終影響城市形象。如何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治理理念的轉變是關鍵。只有打破傳統“以罰代管”模式,將治理重心從“禁止外擺”轉向“規范引導”,將外擺審批權限下放,使審批效率和商戶合規經營率同步提升,實現從“堵”到“疏”的轉變。當前,不少城市管理部門積極推進“首違不罰”,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構建法治營商暖環境。在柔性執法中包容審慎,在包容審慎中柔性執法,才能更好實現城市市容和市場繁榮相兼容。
記者柳文于杭州
2025年4月1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