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敬惟
江曉春(左)正在和妻子張曉慧一起表演。 本報記者 黃敬惟攝
霧里村的怒族婦女正在展示當地傳統手工織布。 胡 俊攝
怒江大峽谷先鋒書店與山景。 奧觀建筑視覺供圖
湍急的怒江奔涌向南,巍峨的高黎貢山與碧羅雪山相對聳峙,茶馬古道上“最后的馬幫”鈴聲悠悠響徹山谷……怒族、獨龍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長居于此,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曾是中國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之一,這里“一躍千年”的嬗變是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近年來,怒江州深度發掘歷史文化資源,以農文旅融合的發展之路讓這里的文化從深山飛向世界。
守正創新傳文化
“怒族人起名遵循‘父子聯名制’,父輩的名是下一輩的姓。我們的家譜就是一部民族遷徙史,接龍一般的名字中蘊含著很多古老傳說……”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老姆登村“江家小院音樂工坊”里,怒族音樂人江曉春和傈僳族妻子張曉慧一邊彈達比亞(一種樂器)、吹幾味(竹口琴),一邊向觀眾介紹當地富有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
近年來,怒江大力發展農文旅融合,生活在這里的傈僳族、怒族、獨龍族、普米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創造的燦爛歷史文化,各具特色的風俗、歌舞、服飾、建筑、飲食、神話等人文寶藏,不僅吸引了眾多游客,也讓更多怒江人投身于守護傳承民族文化的事業中。
2021年,江曉春成立了“小慧傳習館”,夫妻二人免費教授村民音樂、舞蹈和樂器演奏。江曉春夫妻還與另外兩名青年組成了“木火樂隊”,將怒族、傈僳族的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起來,他們在2023年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
恢復了“怒族六十四代家譜”,是江曉春引以為豪的事。怒族僅有語言而無文字,通過歌謠口口相傳的“六十四代家譜”記載了約2000年的歷史,但在20世紀50年代接近失傳。
復原家譜用了夫妻倆近兩年的時間。江曉春申請了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和妻子進行大量的田野調查、挨家挨戶拜訪老藝人、核對文獻資料,完成后又把歌謠教給了自己的學員、帶到學校里?!拔覀円屆褡逦幕母鄠鳌!彼f。
沿著怒江大峽谷一路向北,到達怒江貢山縣的丙中洛鎮,這里是滇藏之間著名旅游和探險自駕線路“丙察察”的云南端起點,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貢山段,還是紀錄片《最后的馬幫》的拍攝地之一。
“丙中”為藏語,意為藏族寨;“洛”是傈僳語,意為溝、箐?!半S著各民族遷徙和交融,藏族、怒族、傈僳族、獨龍族等10多個民族在此聚居?!必暽娇h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和曉婭介紹,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多元化的宗教和諧共存、多彩壯麗的自然景觀讓這里久負盛名。
丙中洛鎮現存的茶馬古道位于怒江東岸,在山崖之間開鑿出來的一條南北向通道,離江面高20米,全長1182米,高2.7米,最窄處僅1米寬,是當年馬幫由丙中洛到西藏察瓦龍的必經之路,走路時身體得緊緊貼住山體一側,才不至于害怕失足跌落于腳下的滔滔江水?!盀榱烁帽Wo古道,在這里已經裝上了紅外檢測攝像頭,如遇有人惡意破壞古道,會隨時提醒、警示。”和曉婭介紹。
經過茶馬古道,走進丙中洛的霧里村,這里的翁里怒族傳統民居建筑群吸引不少人專程前來打卡。木楞房、土墻房為主的干欄式建筑,屋頂上鋪著當地特產的石片,身穿傳統民俗服飾的村民正在向游客介紹當地特色的石板粑粑等美食和怒毯等手工織布手藝。據介紹,當地正在積極推動打造民族非遺文旅融合新業態的發展模式,在保留原本整體房屋結構和外部風格特色基礎上,對其內部設施進行改造、提升?!艾F在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了老房子的可貴,認真修復、保留原樣,守護好蘊涵著豐富怒族傳統文化內涵的老屋,吸引游客,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焙蜁詪I說。
文旅融合開新路
走進位于怒江州瀘水市六庫街道的先鋒書店,上、中、下3層的布局包括咖啡廳、圖書展覽區、閱讀室、活動區等多種功能空間,如蓄勢待發弓弩箭頭的造型致敬了當地千百年來的漁獵文化,讓來訪者可以有多個絕佳視點縱覽峽谷的壯麗景色,再加上書店上萬冊的豐富藏書,種種因素讓怒江大峽谷先鋒書店從一開業就深受當地人和游客的喜愛。
怒江大峽谷先鋒書店店長聶思佳告訴記者,每到周末書店都是人頭攢動,不少人專門驅車來這里讀一本書、喝一杯咖啡、看一看壯美的怒江大峽谷。走進書店,一整排書架上擺滿了介紹當地特色民族文化和自然資源的書籍?!杜吩挕贰杜鍤v史與文化》《傈僳族三弦調》《獨龍族文學簡史》《普米族文學簡史》……書店里既有兼具可讀性與知識性的科普書籍,也有嚴謹厚重的學術論著,讓來到這里的讀者和游客感受怒江獨特豐富的自然與人文風情。
“簡直就是站在山頂的守望者”“在這看書就像躺在云端一樣”“特意來這里,就是想找一找和怒江歷史有關的書,結果一進門就看到了”,在網絡社交平臺上,不少去過怒江大峽谷先鋒書店的讀者交口稱贊,而書店還設計了許多充滿當地特色的文創產品,如傈僳族風格的編織包袋、書簽、冰箱貼等,這些文創產品也成為讀者們選擇帶走的伴手禮。
本地讀者則更傾向人文社科類書籍。閑暇時,陽坡村的村民也喜歡來書店看看書,《三體》等科幻小說、阿加莎的偵探小說、《三毛流浪記》《父與子》等繪本都是常被翻閱的對象,孩子們更是喜歡來先鋒書店一起畫畫?!氨M管書店很多員工并不是本地人,但朝夕相處讓村民和店員們結下了友誼。”聶思佳說,“先鋒書店希望向怒江的人們介紹世界,也向世界介紹怒江。”
從曾經的靠天吃飯到如今靠旅游增收,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是怒江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得天獨厚的優勢?!耙郧斑@里靠種地為生,住的是‘千只腳’房,而現在路寬了、人多了、錢好賺了,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绷鶐旖值傈h工委書記歐男建說。
而老姆登村的怒蘇哩客棧老板郁伍林也有類似經歷。作為怒江州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受益人,他算得上村子里第一批吃上文旅飯的“先行者”。從2011年僅有8張床位的一家客棧,到如今民宿鱗次櫛比,從建設旅游公路、換乘中心等配套設施,到傳播民族傳統文化,經營美食、民宿客棧和土特產,老姆登村的蛻變恰如怒江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縮影?!艾F在,越來越多人來到怒江,體驗我們的民族文化?!庇粑榱终f。
為世界提供經驗
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的使命。到2020年底,怒江州2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怒江為全世界的減貧治理和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中國樣本和經驗。
夜幕降臨,瀘水市大練地街道和諧社區的廣場上,搬遷民眾圍成一圈跳起舞、唱起歌,歡快的歌聲合著怒江咆哮的水聲飛向天際。圍成一圈的人們中,有穿著民族傳統服飾的耄耋老者,也有穿著牛仔褲的年輕人,還有人背著熟睡的孩子。跳累了就到旁邊的椅子上歇一會兒,休息好了再加入“圓圈”中……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發生。
瀘水市大練地街道和諧社區是怒江州搬遷規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易地搬遷安置點社區。除了為搬遷民眾創造就業,自發組織的文藝隊和豐富多樣的節慶活動也讓他們的精神生活變得更充實。
近日召開的2025減貧治理與全球發展(怒江)國際論壇上,來自34個國家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約300位駐華使節、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共話減貧經驗。保加利亞駐華大使安德雷伊·特霍夫表示,在當代,文化旅游越來越熱,很多人可能去到其他地方就是去看文化遺產,怒江就是這樣一個吸引世界游客的地方。
如今,怒江電、網、路、橋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們擁有越來越多創造和體驗不同文化生活的機會——曾經江上的溜索已被淘汰并改造成驚險刺激的旅游項目,穿梭的無人機大大提高物流和郵件的投遞效率,怒江邊別具特色的石頭被商販們賣給游人……
“中國的跨越式發展,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庇《取靶履蟻喺搲眲撌既?、前總理顧問蘇廷德拉·庫爾卡尼說,“這對于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有非常多的借鑒和啟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