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在中醫里被譽為“心胸內關謀”,是調理心、胸、胃、神志問題的重要穴位。
一、穴位定位
位置:
- 在前臂內側,腕橫紋上2寸(約三橫指),兩條肌腱(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簡便取穴法:握拳,腕部出現兩條明顯的肌腱,內關穴就在這兩筋之間,距腕橫紋約三指寬處。
二、功效與主治
1. 寬胸理氣,緩解心胸不適
- 胸悶、心悸、心絞痛(輔助調理,但不能替代急救)。
- 氣短、呼吸不暢(如情緒緊張、壓力大時憋悶感)。
2. 和胃降逆,調理消化
- 惡心、嘔吐(如暈車、孕吐、胃炎)。
- 胃脹、胃痛、呃逆(打嗝)
3. 安神定志,調節情緒
- 失眠、焦慮、煩躁(尤其因心火旺或肝氣郁結引起)。
- 心神不寧、多夢易醒
4. 鎮痛作用
- 頭痛、偏頭痛(尤其與情緒或氣血不暢相關)。
- 手臂酸痛、腕管綜合征(配合外關穴)。
三、適用人群
? 長期壓力大、情緒焦慮者
? 心血管功能較弱或偶發心悸者
? 經常胃脹、惡心、暈車的人
? 失眠、多夢、易緊張的人群
四、刺激方法
1. 指壓按摩
- 方法:用拇指按壓內關穴,力度以有酸脹感為宜,持續按壓1~3分鐘,左右交替。
- 增強效果:配合深呼吸(吸氣時按壓,呼氣時放松)。
2. 艾灸
- 適合寒性胸悶、胃寒嘔吐,艾條溫灸5~10分鐘(注意避免燙傷)。
3. 貼敷或針灸
- 中醫針灸常用此穴調理心臟病、胃腸功能紊亂。
- 可貼王不留行籽磁療貼長期刺激(如暈車時預防嘔吐)。
五、經典配伍
- 胸悶 + 心悸:內關 +膻中穴(寬胸理氣)。
- 胃脹嘔吐:內關 +足三里(和胃降逆)。
- 失眠焦慮:內關 +神門穴(安神助眠)。
- 頭痛:內關 +合谷穴(通絡止痛)。
六、注意事項
??孕婦慎按(有活血作用,孕早期避免強刺激)。
??嚴重心臟病發作時,不可僅依賴按穴,需立即就醫!
?? 按壓力度適中,避免過度刺激導致皮膚損傷。
七、現代研究
- 調節心率:臨床觀察發現,刺激內關穴可緩解竇性心動過速早搏
- 止嘔機制:可能通過調節迷走神經興奮性,抑制嘔吐反射(常用于術后或化療后止吐)。
- 改善微循環:對心腦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總結
內關穴是“萬能急救穴”,尤其適合突發胸悶、惡心、心慌時應急使用。日常按摩可幫助調節情緒、改善睡眠、增強心肺功能,是養生保健的重要穴位!
建議:每天早晚各按揉3分鐘,長期堅持對心血管和消化系統有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