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信控股”)董事會成員發生改組,原獨立董事張亞勤;董事陳彩霞、劉鑫;監事許曉蓉、夏峰、楊馨、曲俊宇、劉振等8人退出,新增JIAO SHUGE、王新宇、金志國等3人為董事。
而據家電業內人士觀察,新晉的三位董事背后均有資本與投行背景,這或者昭示著海信控股未來戰略層面的轉向。
根據市場公開資料顯示,JIAO SHUGE(焦樹閣又名焦震)目前為鼎暉投資董事總經理,是鼎暉投資的6位合伙人之一,曾任職中金直投部。鼎暉投資專注于中國市場和東南亞市場另類資產管理,近年來相繼投資有美的集團、九陽股份、順豐控股、晨光文具等知名中國企業。
金志國原是青島啤酒董事長,后曾入職顧家家居、新華都、城運樂家等企業,旗下擁有多家投資公司。
王新宇是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曾任海信家電第8屆和第9屆董事會獨立非執行董事,以及MBKPartners(安博凱直接投資基金)高級副總裁,2010年9月至今任JP Capital Investment Limited公司董事總經理。
近年來,海信控股在資本市場動作不斷,截止目前集團旗下已經擁有海信視像、海信家電、三電控股、乾照光電以及科林電氣等上市主體,形成了涉及家電、新能源汽車、能源管理、醫療健康等產業的廣泛布局。不過,伴隨著AI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海信集團內部各業務單元也面臨著部門拉通,產業鏈協同等方面的挑戰,以智慧家居業務為例,完善的智能家居系統肯定涉及黑白電等綜合解決方案,但海信內部的黑電和白電業務分屬于海信視像和海信家電兩大上市體系,未來伴隨著產業被場景所顛覆,海信集團內部亟需一場大刀闊斧的重組改革。
另外,作為以家電起家的集團性企業,伴隨著中國內地家電市場轉入存量階段,海信集團也亟需新的業務增長點,多年來海信控股旗下通過在汽車、新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產業的布局,B端業務已經初具規模,但是想要做大做強這些業務,離不開資本的介入。以2024年為例,海信網能剛剛斥資32億元收購了科林電器控股權,但是要實現更好的“消化”,可能仍需更多資本介入。此外,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動蕩以及產業鏈遷移,國際市場上產生出一些優秀的資產標的值得收購,包括海爾、美的等在內的大型企業,近兩年在國際并購方面都有頻繁動作,而這背后需要強大的財力支持。而從海信控股此次董事會改組廣泛引入資本力量看,未來海信的資產并購速度或將加速。
近日,海信控股旗下主要的上市公司也先后發布了2024年年報,其中海信視像實現營收585.30億元,同比增長9.17%;海信家電實現營收927.45億元,同比增長8.35%;三電控股實現營收90.5億元,同比增長43%;科林電器實現營收40.99億元,同比增長4.98%。可以看到,海信集團旗下業務整體增長強勁,產業多元化優勢進一步凸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