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天,黃金又瘋了。國際金價漲到一克800多塊人民幣,深圳水貝的黃金批發市場里,打金師傅們每天加班到凌晨,剛做好的金鐲子還沒晾涼,就被各地來的批發商搶空。與此同時,手機里的理財群炸開了鍋,有人曬出杠桿炒黃金四天賺13萬的截圖,也有人哭訴說信用卡套現炒金,一夜之間虧得精光——這波黃金熱,像極了一鍋滾水,有人想撈油水,有人卻被燙得嗷嗷叫。
為啥黃金突然成了香餑餑?
說穿了,大家對兜里的錢有點慌。這幾年美國印錢像開了閘,國債堆得比山高,全球各國央行都怕手里的美元貶值,干脆轉身買黃金當“壓箱底”。中國這三年就多囤了300多噸黃金,俄羅斯、印度這些國家也跟著買,官方帶頭掃貨,金價能不漲嗎?再加上2025年美國突然對多國加稅,全球貿易鬧別扭,股市樓市都不穩,老百姓突然想起來:老祖宗傳下來的黃金,好歹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硬通貨啊。
但你以為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錯了。就像2013年“中國大媽”搶金被套牢一樣,這次的熱鬧背后藏著不少坑。鄭州的陳阿姨翻出十年前買的金項鏈,當時300塊一克,現在回收價700塊,看著翻倍了,可金店買的時候要收高額手續費,賣的時候又要扣折扣,算下來十年收益比存銀行強不了多少。而那些玩杠桿的年輕人更刺激,杭州的小林借了150萬,用5倍杠桿炒黃金,趕上大漲時幾天賺輛小轎車,可金價只要跌個7%,本金就全沒了。3月份就有不少人因為波動太大爆倉,連本金都賠光,最后只能借錢還配資公司。
炒黃金的人,分三種“畫風”
第一種是“大媽型”投資者,覺得黃金看得見踏實,要么買金鐲子金項鏈,要么存錢買金條。但他們不知道,金店賣的首飾溢價高,變現時手續費貴,真正想賺錢得放十年八年,還得趕上大牛市。第二種是“賭徒型”玩家,天天盯著手機炒黃金期貨,跟著群里的“老師”喊單,用信用卡、網貸借錢加杠桿,幻想著“一夜暴富”。他們不知道,期貨市場每天90%的交易都是當天平倉,價格上躥下跳,跟坐過山車似的,賺快錢的最后往往被快錢賺了。第三種是“聰明錢”,比如上海的基金經理老王,他們不盲目追漲,而是研究市場漏洞。比如美國加稅后,黃金運輸變慢,期貨和現貨價格出現差價,他們就做套利,賺的是穩穩的“結構錢”,但這種玩法需要專業知識,普通散戶根本玩不轉。
這把火,燒出多少風險?
首先是“歷史教訓”:2011年黃金漲到1900美元后,一路跌到1000美元,多少人高位接盤套了五年。現在市場又出現“越漲越買”的狂熱,跟2015年A股牛市頂峰一樣,散戶扎堆進場,往往就是見頂的信號。其次是“套路陷阱”:深圳最近破獲了一個“虛擬黃金”詐騙案,騙子搞了個APP,讓投資者買“電子金條”,其實錢根本沒進市場,就是拆東補西的龐氏騙局,2億多資金打水漂,很多中老年人一輩子的積蓄沒了。最后是“政策黑天鵝”:美國把黃金列入“關鍵礦產”,萬一哪天限制出口,或者關稅突然變化,金價可能一天暴跌10%,到時候杠桿玩家連平倉的機會都沒有。
現在的黃金市場,就像一個巨大的賭場,有人舉著鈔票往里沖,有人戴著白手套算套路,還有人躲在暗處設陷阱。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黃金更像一把“雙刃劍”:手里有點閑錢,買點實物黃金當“保險”可以,但想靠它發大財,大概率要交學費。畢竟,老祖宗早就說了:“盛世古董亂世金”,現在是盛世還是亂世?每個人心里得有桿秤。與其跟風炒黃金,不如記住一句話:所有讓人熱血沸騰的“暴富神話”,最后大概率都是別人的故事,而你,可能只是故事里的“分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