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比利時世界客車博覽會BusWorld 2025
展會圈,你的參展指南!
2025年比利時世界客車博覽會
The 28th BusWorld 2025
展會時間:2025年10月04-09日
展會地點:比利時·布魯塞爾
舉辦周期:兩年一屆·第28屆
主辦單位:世界客車聯盟
組展單位:東方福泰(北京)國際會展有限公司
市場介紹
一、比利時客車市場分析
比利時客車市場近年來展現出一種“以城市為單元、以數據為導向”的結構性演變。布魯塞爾、安特衛普、根特等城市紛紛引入城市交通數字孿生技術,對客車運行路徑、交通密度、能耗分布進行實時模擬,以實現動態調度與能源最優分配。這種“微單元交通策略”推動了客車運營商從傳統路線運營模式,向以算法驅動的城市移動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為市場注入了全新的管理邏輯。
相比周邊國家,比利時在公共客運電氣化進程中形成了“公共采購引導創新”的特色路徑。Fluvius、De Lijn 等公共交通管理機構通過設定特定的技術門檻(如電池續航不少于350公里、車輛噪音控制在60分貝以下等),帶動了本土客車制造商在技術研發上不斷創新。這種“需求驅動供給”的機制不僅提升了比利時制造商在中小型電動客車領域的國際競爭力,也刺激了本地電池包集成商與軟件開發商的發展。
比利時的客車市場還顯示出一種“跨境通勤”所催生的多功能化趨勢。由于比利時地理位置處于西歐交通核心,擁有大量跨境就業人口,許多新型客車產品被設計成可快速適配盧森堡、法國北部和荷蘭南部的路況與法規。模塊化車內設施、三語信息系統(法語、荷蘭語、英語)以及智能邊境感知系統正成為整車出口標準配置。這一趨勢也正在塑造比利時成為區域型多功能客車研發與組裝中心。
此外,比利時在客車回收與“綠色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形成了先行經驗。2023年起,部分城市公交系統已開始部署具備“可拆解可再制造”設計理念的車輛,優先采購可追蹤材料來源和可回收率超過85%的客車。這種“循環制造”邏輯正逐步傳導至整個供應鏈,催生了二手電池梯次利用、舊車架回收翻新、智能回收站點等配套產業的萌芽,使比利時在綠色客車生態系統構建上占據先發優勢。
二、比利時客車產業細分
城市公交車(City Buses):用于城市日常公共交通,注重頻繁停靠、低地板設計和乘客吞吐效率。
長途客車(Intercity/Coach Buses):適用于城市間或跨國運輸,配備行李艙、舒適座椅與衛生設施。
校車(School Buses):專為學生通勤設計,強調安全帶、防護結構與報警系統。
旅游觀光巴士(Tourist Sightseeing Buses):包括雙層敞篷觀光車、城市環游車,常見于布魯塞爾和布魯日等旅游城市。
機場擺渡車(Airport Shuttle Buses):用于航站樓與停機坪之間的旅客接送,通常為大容量、低速設計。
定制化商務巴士(Corporate/Executive Buses):為企業或政要提供的高端客車,配置會議桌、電源與隔音系統。
醫療/社區服務巴士(Mobile Clinic / Social Transport Buses):改裝用于流動醫療、圖書館、社會救助等用途,服務農村或邊緣社區。
2.按動力系統細分
柴油客車(Diesel Buses):傳統主力車型,適用于長途與重載,但正在逐步退出市場。
天然氣客車(CNG Buses):在根特、安特衛普等地廣泛使用,排放較低,燃料成本可控。
純電動客車(Battery Electric Buses):發展迅速,受到比利時政府補貼支持,常見于城市公交線路。
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Plug-in Hybrid Buses):過渡性產品,適合多模式路況,部分城市仍維持采購。
氫燃料電池客車(Hydrogen Buses);試點階段,適用于長續航需求線路,如機場、郊區連接線。
三、比利時客車政府政策
跨區域電動巴士購置聯合補貼機制
比利時聯邦政府與法蘭德斯、瓦隆大區以及布魯塞爾首都大區之間推行了一項聯合補貼機制,允許不同地區共同采購電動客車并享受協調后的財政補貼。這一機制不僅提高了采購效率,還推動了區域間標準一致化,避免了技術分裂,有效降低了制造商的適配成本。
客車車載碳監測系統強制化條例
自2024年起,比利時開始強制所有新注冊的公共運營客車安裝“碳排放追蹤與報告系統”(Carbon Monitoring & Reporting System),該系統將實時記錄每輛車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數據,并接入政府交通數據平臺。該舉措旨在為后續碳交易機制或排放限額分配提供數據基礎,推動市場主動優化運營效率。
客車數字安全與網聯化法規試點
比利時政府于2023年啟動《智能公交網絡安全標準》試點計劃,要求聯網客車(如搭載V2X系統)必須通過由政府授權的第三方進行信息安全測試,并建立“多點加密通信協議”機制,防止遠程黑客干預車輛運營。這一政策將比利時置于智能客車信息安全立法的前沿。
廢舊客車拆解與綠色認證計劃
政府推出“綠色退役車輛計劃”(Green Decommissioning Program),對報廢的大中型客車設定環保拆解流程要求。凡通過綠色認證流程回收的客車,其所屬公交企業將獲得下一輪車輛采購的優先審批權和額外碳積分。這一政策不僅提升了車輛生命周期管理水平,也刺激了綠色拆解產業的發展。
四、比利時客車市場趨勢
比利時客車市場正進入“制度驅動型轉型”階段,公共交通發展逐漸從財政補貼主導走向結構性制度改革。例如,法蘭德斯地區正試點“公交績效合約制”,政府不再以車輛數量為資助標準,而是依據碳減排、準點率、客運密度等指標考核運營商。這種以績效導向替代投入導向的趨勢,正引導客車企業向智能化與數據密集型服務轉型,構建以服務為核心的市場新邏輯。
與此同時,多模式融合成為推動市場創新的重要趨勢。比利時城市群在推進“最后一公里”銜接上越來越多地依賴客車與輕軌、電動自行車共享系統的智能協同。客車作為主干線路承載工具,其調度已開始融入城市綜合出行平臺(Mobility-as-a-Service,MaaS)中。
金融市場對綠色交通的支持也逐漸塑造客車產業結構。比利時國家綠色金融基金已開始設立“公交氣候債券”發行框架,專門支持零排放客車的采購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多家比利時銀行設立“綠色信用通道”,給予電動客車采購項目更低的利率。這種金融產品的介入降低了企業轉型成本,加快了市場由傳統能源向電動化的過渡節奏。
在人才與技術生態方面,比利時正通過“交通工程-能源系統-數據科學”跨學科項目培養客車產業新型人才。多所大學聯合交通企業設立“公交未來實驗室”,研究智能調度、能源管理與乘客行為模擬等應用場景。這類產學研結合平臺不僅提升了本土技術積累,也增強了比利時在中型電動客車與公交系統智能化方向上的國際話語權。
五、比利時客車產業概況
分權體制下的“交通多中心”格局
比利時聯邦政治結構深刻影響了客車產業的組織模式。三大地區——法蘭德斯、瓦隆和布魯塞爾——各自擁有獨立的交通投資與公交系統管理權限,形成“政策驅動各異、采購邏輯多元”的產業生態。雖然客車制造商面臨更復雜的適配任務,但這一格局也激發了多樣化需求與地方創新試點的可能性,形成了罕見的“交通多中心”市場實驗場。
微型電動客車:城鄉融合的新變量
隨著比利時鄉鎮區域對靈活公交服務的需求上升,小型與微型電動客車在市場上迅速崛起。特別是在醫療接駁、老年人移動服務和鄉村校車系統中,車長6米以下、具備定制化座位布局的小型巴士逐漸替代傳統大型車輛。比利時本土企業與大學研究所聯合開發出具備自適應充電系統與遠程調度能力的車型,賦予客車產業以“輕量、精準、社區化”的新增長點。
從整車制造向智能集成轉型
盡管比利時本土大型整車制造能力有限,但產業正快速從傳統車身制造向智能系統集成演進。電驅動模塊、智能駕駛輔助(ADAS)、車載通訊與能源管理系統成為本地廠商發力的關鍵領域。多個城市級公交網絡已實現與交通云平臺的對接,使客車成為城市數字交通的一環,也反向推動了制造商在軟件定義車輛(SDV)方向上的技術突破。
綠色交通“測試國”的戰略角色
作為歐盟綠色交通政策試驗的重要場地之一,比利時客車產業正逐步獲得“綠色交通測試國”的國際標簽。其在氫燃料公交、AI輔助駕駛及超快充電技術方面頻繁開展國際合作試點,引入歐盟、法國、北歐企業聯合實驗。對比傳統工業強國,比利時雖市場體量較小,但憑借政策靈活性和高密度城市分布,正成為新技術驗證與歐洲法規聯動的重要前哨。
六、比利時客車市場動態
比利時客車市場近期呈現出電動化加速與車型更新同步推進的趨勢,多個地區已開始逐步淘汰傳統柴油動力客車,轉向純電動或混合動力車型。布魯塞爾公交運營商STIB與法蘭德斯的De Lijn均在擴大電動巴士訂單規模,其中部分車型已采用模塊化底盤和國產電池管理系統。這一趨勢不僅改變了車輛采購結構,也推動了本地供應鏈的綠色升級,形成了以碳排放為核心指標的新型技術競爭。
公共交通與城際通勤邊界正在模糊,客車在多種出行系統之間扮演的角色變得更加靈活。比利時部分區域已推行“跨省公交聯營制”,通過統一車票系統與實時信息平臺,將原本割裂的地區性線路打通,提升跨區域運輸效率。這一模式強化了客車在中短距離公共出行體系中的樞紐作用,市場需求也隨之轉向中型、舒適度高且聯網功能完善的車輛類型。
運營服務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催生出新的行業參與者與競爭機制。近年來,部分私人交通服務公司獲得城市政府招標,進入公共線路運營體系,這些企業通常引入較新的車輛技術與數據驅動管理方式,使比利時公交領域不再完全由國營主體主導。這種結構調整帶動了對智能調度系統、車隊遠程監控平臺和節能駕駛培訓服務的附加需求,進一步擴展了客車產業鏈的市場邊界。
數字化技術逐步內嵌于車輛日常運營流程中,形成軟硬件協同發展的生態體系。比利時多個城市的公交系統已試點“預判性維保系統”,通過實時采集車況數據進行算法預測,降低故障率并優化維修調度。與此同時,客車企業開始在新車型中預留自動駕駛模塊接口,以適配未來法規放寬后的技術部署。這些發展動態顯示出,比利時客車市場正在向智能化、系統化、平臺化方向快速演進。
七、比利時客車品牌市場占有率
Volvo (沃爾沃)
作為全球知名的商用車制造商,沃爾沃在比利時市場占有顯著份額,尤其是在電動和混合動力客車領域。沃爾沃的電動客車在比利時的多個城市公交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市場主流品牌之一。
Mercedes-Benz (梅賽德斯-奔馳)
梅賽德斯-奔馳的客車系列在比利時市場也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其Sprinter和Citaro系列。該品牌憑借其優良的舒適性、技術性以及環保性能,在公共交通運營商中廣受歡迎,成為比利時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MAN (曼恩)
德國MAN品牌在比利時的客車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在大巴和長途運輸領域。其高效能的柴油和電動客車在多個比利時城市的城市交通和遠程運輸中得到廣泛應用。
Scania (斯堪尼亞)
作為另一家瑞典品牌,斯堪尼亞在比利時市場的客車銷量穩步增長,尤其在遠程及跨城通勤領域。該品牌的電動客車和混合動力客車在比利時市場的參與度較高,受到運營商青睞。
Van Hool (范霍爾)
比利時本土品牌Van Hool在國內市場占有較大份額,尤其在長途客運和旅游巴士領域。該品牌以其高質量的設計、創新技術和本地化服務著稱,是比利時及周邊國家的重要客車供應商。
Iveco (依維柯)
作為意大利品牌,Iveco在比利時的輕型和中型客車市場占有一定份額。其全電動的E-Way系列客車也已逐漸進入比利時市場,并開始與當地運營商合作,推動公共交通的電動化。
組展單位:東方福泰(北京)國際會展有限公司
服務號:展會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