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興安嶺呼瑪縣金山林場的蒼茫林海中,一座24米高的防火瞭望塔孤懸山巔,50歲的唐國才與青山為伴,以不足5平方米的瞭望塔為“家”,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意志,用半生時光化作森林的眼睛,守護著祖國北疆的綠色屏障。
4月是萬物復蘇的時節,大興安嶺也進入了森林春季防火關鍵時期。今年4月1日一早,唐國才就整理好上山需要的行囊和物資,在兩只田園犬老伙計的陪伴下,乘著林場的護送車前往35公里外的駱駝脖子瞭望塔,開啟長達8個月一個人的守護。
35公里聽著不遠,但道路卻異常難走,不僅要跨過一條河,剛剛解凍滿是泥水的山路讓性能超強的越野車也步履蹣跚。
金山林場瞭望員 唐國才:我這(瞭望塔)兩邊兒都守著兩條河,每年不早點兒上的話,河一開化過不來了,路不好走,雪一化了之后泥濘,車上不來。大概是七十多里地,就是開車的話得兩個多小時,因為道路不好走,就是慢走也得2個多小時才能到。今年雪大,不把道上的雪推出來,根本就上不來。
車輛緩慢地在山間行駛,覆蓋在道上的積雪、冰面容易導致車輪打滑,非??简烋{駛員的技術。大概行駛了20分鐘,積雪和泥濘路段逐漸增多,車上的瞭望員臉上沒有了笑容,透過窗戶緊盯前方的道路。車輛行駛至塔道一半的地方,呼瑪河水融化和上坡的泥濘地迫使車輛停了下來,越野車駕駛員用車載牽引繩,牽引著車輛艱難地攀爬,靠著大家頑強的毅力和耐力,兩個多小時后終于登上駱駝脖子峰頂,到達塔房。卸下給養、物資,唐國才和林場工作人員簡單地收拾下塔房,便立刻為大家準備午餐,補充體力。
金山林場瞭望員 唐國才:頭一天上塔,這么多人陪我,馬上就“孤家寡人”了,條件艱苦一些,大家對付吃口。
經過短暫的休整,唐國才和前來護送的工作人員一起插上新的防火旗,清理出上塔路的積雪,上塔開始新一年的防火瞭望工作,用電臺向防火指揮部定時報告所負責區域天氣形勢及森林防火監測情況。駱駝脖子防火瞭望塔位于金山林場施業區內,在海拔408米的駱駝脖子山頂上,是林區防火不可或缺的一座防火設施。由于交通極不方便,常年與蛇鼠蚊蟲為伴,方圓幾十里沒有人煙,每年春、秋兩個防火期將近8個月的時間不能和家人團聚,每到防火期唐國才就開始與世隔絕,每天重復著上塔瞭望、下塔休息的枯燥生活,一間十幾平方米的簡陋塔房,就是他的生活和工作居所。一個簡易爐灶,一鋪土炕,這一干就是多年。
金山林場瞭望員 唐國才:我從事這個瞭望員已經很長時間了,雖然生活比較單調一些,但是作為一名瞭望員,守護著這片大森林感到很自豪,我熱愛這份工作,也會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堅持下去,守護好我們的大森林。
瞭望員的工作看起來簡單,甚至有些枯燥,但是責任重大。唐國才踏遍了瞭望塔周圍十幾平方公里的林區,每個山頭地形、地名、道路交通、林情、火源狀況,他都已熟記心中,結合自己的觀察實踐和學習其他瞭望員先進經驗,圓滿地完成了防火期的瞭望任務,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和獎勵。而今,他依然一如既往地守護著群峰連織、綠意深濃的興安嶺,用他那明亮的雙眸,執著而深情地向遠山眺望,只為守護腳下這片綠海的平安。
【記者手記】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山林的今天,瞭望員們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綠色長城,用青春、孤獨與熱愛,書寫著人與自然的共生篇章。正如唐國才所說:“守好林子,就是守好自己的家?!痹谶@片廣袤的林海中,他們的故事仍在繼續,如同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生態安全的未來。
(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周慧穎 信息來源:呼瑪縣融媒體中心 攝影:王婷 張鵬宇 谷佳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