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2024年以來,河南省考古就不斷上新,其中,圍繞舊石器時代至夏商周、東漢和宋金考古最多。
汝州溫泉舊石器時代遺址
汝州溫泉舊石器時代,位于河南省平定市汝州溫泉鎮政府西南2公里內的牛澗河古河道。
▲汝州溫泉遺址出土的阿舍利工具組合
汝州溫泉遺址面積為10萬平方米,完成發掘面積485平方米,距今10萬年至4萬年前。
此次發現了石制品、動物化石、木材8000件、上層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鉆器、鋸齒刃器、斷塊等,工具毛坯以片狀為主;下層出土大量巨型石片,工具毛坯以大型石片、礫石為主,既有石錘、砍砸器等,又有手斧、薄刃斧、手鎬、大型石刀、石球等。
遺址出土可鑒定動物化石種屬有古菱齒象、牛、羊、鹿等,屬中國北方晚更新世動物群。
偃師古城村二里頭文化遺址
偃師古城村遺址是位于洛河北岸,遺址面積為1500平方米,距離二里頭宮城區有1.6公里,此次新發現了二里頭時期的1道夯土墻和3條壕溝,且與二里頭遺址主干道路、墻垣、夯土建筑等主體遺存的方向一致,在東、北方向對二里頭形成圍合之勢。
鄭州商城書院街北片區
鄭州商城書院街位于鄭州市區內,新發現的北片區共清理出商、戰國、漢代、隋唐、宋金元、明清時期遺存近萬處。遺址種類多樣,有灰坑、墓葬、水井、房址、夯土基址、陶窯等。出土遺物豐富,有陶器、瓷器、玉器、青銅器、骨器、石器等。其中以二里崗文化時期和宋金元時期的遺存最為豐富。
還發現了二里崗文化時期的20余座墓葬,發現祭祀遺存。
西平丁寨商周墓地
西平丁寨商周墓地遺址,位于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丁寨村,發現商周時期墓葬32座,其中大部分已被盜擾。
墓葬分為三個區,第一區墓葬在西南,有3座甲字型大墓,墓道朝南,墓主頭朝北,隨葬品較少,第二區墓葬位于西北部,有四座土坑豎穴墓,無隨葬品,第三區墓葬位于中東部,有25座土坑豎穴墓,有隨葬品玉器、陶器和銅器。
根據銅器銘文顯示,墓葬主人是屬于商朝末年商王最信賴的“文夏”一族。
鄭州商代崗崔遺址
崗崔遺址位于鄭州市高新區蓮花街北,屬于白家莊時期,遺址面積15萬平方米。
截至目前,崗崔遺址發現了白家莊期聚落中心居住區,制陶作坊和墓葬30處,灰坑670處。
東漢白草坡鐘虞遺址
東漢白草坡陵園位于洛南南兆域,是東漢倒數第三位皇帝漢桓帝的陵墓——宣陵,此次考古發掘,發掘出了鐘虞遺址。
“鐘虞”在古代指的是重要的祭祀場所,除了鐘虞還發現了石殿,石殿位于封土東側,邊長約75米。
之所以能夠鎖定帝陵是漢桓帝,是因為在鐘虞柱礎上發現了元嘉二年題記。
靈寶北陽平鑄鼎原遺址
靈寶北陽平遺址是57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現存面積72萬平方米,新發現仰韶文化時期房址3座、陶窯4座、灰坑200多處、墓葬44座。
遺址房址內分為半地穴和窯洞兩種,窯洞式房址集中于壕溝、沖溝斷崖上,年代屬于仰韶文化晚期,而河南省考古研究所丁福林認為,北陽平鑄鼎原遺址在仰韶文化中期進入古國時代。
殷墟老六莊遺址
殷墟是商朝晚期都城遺址,除了不包括洹北商城,殷墟面積60萬平方米,考古人員在洹河北岸新發現了發現多條古代道路的路溝和溝渠,該區域初現大邑商都城的三橫三縱骨干道路網絡格局,此外,探出洹河古河道的南、北岸各一段。
在西北岡商王陵考古人員探出疑似大墓兩座。
在位于殷墟王陵南側的老六莊遺址,河南省安陽市考古人員發現了晚商時期的房址、墓葬和道路、灰坑、灰溝,還出土陶器、銅器和玉器數千件。
據考古人員介紹老六莊遺址是一處規模宏大的晚商族邑遺址。
洛陽東周王城七里河官營手工業作坊遺址
洛陽市為配合七里河城市更新建設有限公司開展勘探考古,該遺址位于東周王城中西部,遺址出土有帶有“藺”字圓足布幣陶范。
北宋景龍門遺址
景龍門遺址,位于開封市龍亭區,
考古發掘發現,景龍門為一門三道式布局,城門主體由墩臺、隔墻及門道構成。城門通闊約60米,門道進深約19.3米。三門道寬度相同,均約5.6米。城門及墩臺包磚,逐層錯縫露齦砌造,門道兩側保留有地栿石基礎,碎瓦與灰土逐層交替夯筑,隔墻為素土逐層夯筑,門道為排叉柱抬梁式構造。城門兩側相接的里城北墻略呈西北東南走向,殘高約3.3米,墻基最寬處約16米。
除了以上介紹的遺址,還有東周宋國遺址,新發現了壕溝、街道、城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