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區電子信息制造業迎高光時刻!
4月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浪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浪潮重慶產業基地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啟動建設。
作為國內云計算、大數據領域的領軍企業,浪潮首次將創新技術服務器研發制造核心產業布局西南,不僅填補了重慶創新技術整機產業鏈“鏈主”企業的空白,標志著重慶在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版圖上落下關鍵一子,更意味著重慶的產品鏈正在不斷實現從制造為主向研發制造并重的躍遷。
作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城市轉型、創新發展的方向,更是在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格局變遷中最活躍的力量。
浪潮首次在西南地區布局研發制造核心產業,與重慶多個區簽署合作,其中有何深意,重慶又為什么能?
“鏈主”企業首次研發布局西南
浪潮重慶產業基地項目的順利落地,是浪潮首次在重慶乃至整個西南地區,全力布局創新技術服務器研發制造核心產業。這一舉措,恰似在產業棋局中落下一枚 “定海神針”,意義非凡。
據浪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將引入浪潮系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實現全力構建 “研、產、供、銷、服” 全產業鏈體系。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將帶動重慶相關產業產值實現大幅增長,助力重慶打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夯實算力產業鏈國家備份基地建設。
近年來,重慶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迅猛,2024年全市電子信息制造業規上工業總產值成功突破萬億元大關。然而,在創新技術整機產業領域,重慶一直缺少具有強大引領力的 “鏈主” 企業。
▲鳥瞰科學谷數智科創園。資料圖
浪潮的入駐,恰似一場 “及時雨”,潤澤這片亟待深耕的產業土壤。其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管理經驗以及廣泛的市場資源,將如同強大的 “磁石”,吸引一大批上下游企業集聚重慶。
這一“虹吸效應”,與特斯拉落戶上海帶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集聚異曲同工。眾多企業的匯聚,將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極大地提升重慶在相關領域的競爭力,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為重慶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目前,浪潮重慶產業基地建設正穩步推進中。在浪潮這一“鏈主”的強大帶動下,該基地將充分發揮資源整合、技術協同和市場主導的核心樞紐能力,助力重慶進一步完善創新技術產業集群布局,深度加強科技創新,源源不斷地推出更多 “重慶造” 硬核創新技術產品,在產業賽道上一路領跑。
西南首次研發布局 為何是重慶?
浪潮作為國內最早的IT品牌之一,其業務涵蓋多個領域,如計算設備、軟件、云計算服務、新一代通信和大數據等。自1997年開始,浪潮在重慶市場布局,但此前,更多的是服務端和市場端,此次首次將研發中心落地重慶,有何深意,又為何是重慶?
在全國版圖中,重慶區位優勢獨特。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 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重慶在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浪潮將重慶作為西南布局的核心,可輻射整個西部地區,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如今,在“六區一高地”的整體框架之下,重慶市正提速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夯實數字經濟底座,推動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
“重慶產業基礎深厚,區域優勢和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但最打動我們的,還是重慶一流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雨露,助力企業茁壯成長。”浪潮相關負責人感慨道。
以西部(重慶)科學城為例,近年來,科學城建設全球智能終端產業發展高地,立足計算機整機及零部件產業基礎,搶抓“新基建”、信息消費升級等發展機遇,面向全球招大引強,培育一批百億級、千億級龍頭企業,持續做大產業規模,加快提升產業帶動能力,構建川渝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在浪潮項目初期,科學城迅速鎖定產業鏈 “鏈主” 企業,成立項目專班,以清單化模式精準梳理龍頭企業,并多次奔赴浪潮,展開深度洽談,力求推動更多硬核創新產品落地重慶。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重慶展現出驚人的效率。當天簽署協議,隔天便動工建設,不斷刷新項目落地的 “重慶速度”。
“合約簽署后,我們化身‘店小二’,貼心服務跟進企業。將的‘串聯式’工作流程革新為‘并聯式’推進,多部門協同作戰、平行辦理。專門建立項目推進群,全方位加強用工用能、資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為企業項目營造一流的發展環境。同時,積極促進企業與轄區企業的深度聯動,全力實現產業鏈本地化,打造緊密相連的產業生態。” 科學城招商專班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除了提供 “保姆級” 的服務,重慶更是推出一系列重磅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力加持。《重慶市支持制造業穩增長促轉型提能級政策措施》《重慶市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金融工作方案(2024—2027 年)》等政策,恰似真金白銀的 “護航艦隊”,讓企業切實感受到從“有服務”到“優服務”的質的飛躍,書寫產業與城市雙向奔赴的美好篇章。
研發制造并重 中西部地區的進階升級
過去十多年,重慶圍繞“芯屏端核網”,持續推動電子信息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然而,在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的轉型發展中,短板也很明顯。學者分析到,過去,重慶長期依賴沿海產業承接轉移,研發占比少,產品附加值低。
在新一輪產業技術變革的浪潮中,重慶等中西部城市如何勇攀 “微笑曲線” 頂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產業持續煥發新活力?浪潮的落地或許就是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答案,也為中西部地區在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上提供了全新思路。
以科學城在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集群打造上來看,惠普(重慶)研發中心投用,成為首家在渝設立個人計算機研發中心的全球頭部計算機品牌企業;中國電信西部(重慶)科學城數字產業基地啟動建設,將有力提升西部科學城數字產業基礎能力;重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投用,該創新中心是“東數西算”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成渝樞紐節點的樣板工程,布局的AI總算力,相當于50萬臺PC的計算能力……
無論是“研發+制造”的融合發展,還是加碼高成長值產業集群,都在說明,重慶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縱深發展,數智引領態勢彰顯,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正闊步邁入發展的快車道。
▲科學城一隅。資料圖
如今,像重慶這樣的大批非一線城市,正在積極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大力培養引進并充分用好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全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逐步成長為區域協調互促發展格局中的中堅力量。
“中西部地區起步晚、發展慢,這是客觀事實。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一批具有‘重慶辨識度’‘科學城辨識度’的特色產品,推動中西部地區進階升級,正是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寫下的鏗鏘注腳。”科學城相關負責人堅定地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