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4月17日介紹,受4月13日太陽暗條消失活動影響,北京時間4月16日17時到17日8時發生地磁暴,最大強度出現在17日凌晨2時到5時,級別達到Kp指數為8的特大地磁暴。
在地磁暴發生的同時,風云三號E星也在太空獲取了地磁活動的監測數據,地磁Dst指數一度下探到-130nT左右,對應地磁活動達到大地磁暴的程度。由于Dst指數體現低緯度地區地磁活動情況,而Kp指數反映的是中高緯度地區地磁活動情況,因此在一次地磁暴過程中,兩者對應不同的地磁活動等級是可能的,對于我國來說,由于緯度整體較低,Dst指數反映的地磁活動更加適用一些。
據介紹,引發這次地磁暴的太陽活動是暗條消失,它是太陽表面一種低溫高密度太陽大氣快速向外擴散的現象,與以往多次出現的日冕物質拋射活動有些不同。第一,此次活動并沒有出現在太陽活動區,也就是太陽黑子對應的區域,所以沒有明亮的耀斑發生;第二,大多數情況下,暗條消失本身所釋放的物質和能量比日冕物質拋射要小;第三,暗條消失時可能進一步引發日冕物質拋射活動的發生,比如這一次。
據了解,地磁暴發生期間,運行在500千米以下軌道高度的人造衛星和空間站可能因大氣拖曳造成軌道高度的下降,衛星導航設備的定位也會因電離層環境的不穩定而誤差增大;對于飛行在大氣層平流層底部高度區域的飛機,會面臨通訊環境變差和跨極區輻射的雙重風險;磁暴造成的地磁強度和傾角的變化,則會給信鴿一類依靠地磁導航的動物帶來麻煩;對于極光愛好者,伴隨地磁暴而來的便是極光,未來幾天要時刻注意空間天氣信息。
預計今起三天,受日冕物質拋射活動影響,4月17日仍可能出現小地磁暴,18日-19日地磁平靜到微擾。
來源北京晚報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