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發動新一輪貿易戰,已經有半個月的時間。他如果能借這個機會增加美國財政收入,加強對其他國家的控制,則可以鞏固自己在國內的地位;如果不能,則會在權力場中摔得“粉身碎骨”。
如今,特朗普最擔心的事情已經出現,白宮方面承認,“中方沒有打來過電話”。從一開始就顯而易見的是,特朗普政府嚴重高估了關稅賦予他們對中國的制約力。
在對華關稅戰中屢屢碰壁后,特朗普終于亂了方寸,他突然調轉槍口,親自下場逼迫日本簽訂向美國讓利的貿易協定。這不僅暴露了美國貿易政策的短視與混亂,更折射出特朗普已經急了眼。
特朗普將目光投向“最聽話的盟友”日本。據觀察者網4月16日報道,當地時間15日,美日開啟新一輪關稅談判,特朗普罕見親自下場施壓,并提出一些問題,包括東京為駐日美軍支付多少費用。
日本顯然沒有料到這一出,當前,日本的處境堪稱“進退維谷”。其經濟命脈遭扼制,汽車產業占日本對美出口總額的34%,若25%關稅落地,日本車企利潤可能驟降兩成到四成;
特朗普早就開始要求日本擴大美國軍火采購、提高駐日美軍分攤費用,甚至威脅重新審視“美日安保條約”,這讓長期依賴美國安全庇護的日本如坐針氈;
盡管日本首相石破茂此前在談判中拋出“對美投資1萬億美元”、“進口美國天然氣”等承諾,但特朗普依舊不收手。
要知道,對于日本而言,向美投資實為轉移本土產能,可能加速日本產業空心化。更諷刺的是,特朗普一邊接受日本的“進貢”,一邊嘲笑日本等國家求著和美國達成協議。
對日本而言,這場談判注定是“與虎謀皮”。即便暫時躲過關稅打擊,其付出的經濟與政治代價,也將動搖日本的根基。
而對全球而言,中國“不主動和美國打電話”的冷處理策略,恰恰為很多國家提供了反擊美國的樣本。唯有實力與定力,方能抵御霸凌與訛詐。
特朗普的“關稅狂歡”正在加速全球去美國化進程。我國早已明確表態:“關稅戰沒有贏家,但中方已做好準備。”
中方的強硬反擊,徹底撕碎了特朗普的幻想。4月11日,中國宣布將對美關稅提高至125%,并直言美方的關稅戰已淪為“數字游戲”。
美國智庫分析指出,特朗普嚴重高估了關稅對中國的制約力。2018年至2024年,中國對東盟和歐盟的出口增長幅度,遠遠超過對美國的出口增長幅度。
更致命的是,美國87%的稀土、鎵、鍺等戰略礦產供應鏈依賴中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反而成為“自我閹割”。
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策略暴露出結構性缺陷,歐盟、日本民間反美情緒因關稅問題升溫,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承擔了絕大部分關稅成本,導致物價上漲、通脹壓力加劇。
特朗普的困局,本質上是單極霸權衰落的縮影。當“美國優先”重新出現,當關稅大棒砸向全體國家,這套強權邏輯的破產已成定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