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馮妙韻
4月17日,濟南市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在萊蕪區舉辦山東省“十百千萬”農機推廣大行動暨濟南市生姜機械化生產現場演示活動,各區縣農機推廣骨干、相關機械生產廠家技術人員、萊蕪區農機經銷商、合作社及部分生姜種植大戶等100余人參加了活動。
“生姜是濟南市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10萬畝左右,據統計,去年全市生姜總產量達33.87萬噸,營業收入達137億元。”濟南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正處級領導干部許平說,此次活動現場展示的各類生姜機械化生產設備,集中體現了當前生姜生產領域的新技術和發展方向,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推廣價值,同時標志著濟南市生姜機械化生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活動分為“模式講解+作業演示+機具展示”三部分,全鏈條呈現生姜生產機械化技術。在模式講解環節,技術人員系統講解了生姜機械化標準化種植流程、農機農藝融合方案及配套機具選型;在田間演示環節,機械化開溝、播種、培土施肥一體化等關鍵技術輪番亮相。
演示現場,多臺套智能化機械依次展開作業:搭載北斗導航的拖拉機配套開溝起壟機,以65-70厘米標準壟距勻速作業,壟向筆直、深度均勻;生姜多功能播種機同步啟動,排種控制系統精準投放種姜,同步完成覆土、滴灌帶鋪設,據悉,生姜多功能播種機日均作業5-8畝,效率是人工播種的10倍以上。
田間管理環節,小培土施肥一體機“開溝—施肥—培土”一次完成。“單壟作業效率較人工提升3倍。”現場展示人員說。緊接著,適配不同地形的田園管理機開始進行大培土作業。“360度可調手把廣泛適用于不同的地形和土質。每小時可培土1-1.5畝。”現場展示人員講解道。
現場還集中展示了10余款先進農機裝備,為農戶選型應用提供參考。省、市專家與種植戶圍繞生姜機械化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難點和問題展開交流,推動供需精準對接。
近年來,濟南市持續加大生姜生產機械化示范推廣力度,建成多個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推動“萊蕪大姜”產業從傳統種植向“科技智種”轉型。下一步,該市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快高性能裝備普及,助力特色農業降本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科技動能”。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