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尋找澤連斯基平替:俄烏調停未果,總統替代也沒有備選!
作者:黃埔少俠 2025年4月17日
自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俄烏沖突的調停成為其第二任期的首要外交目標。然而,這場博弈不僅暴露了美烏之間的根本立場矛盾,更因特朗普急于收割政治成果而陷入僵局。在“美國優先”的旗幟下,特朗普試圖通過施壓澤連斯基、拉攏俄羅斯、重塑全球秩序的三重策略實現政治訴求,卻因烏克蘭國內外的復雜阻力,陷入“調停未果、替代無門”的困局。
一、特朗普的政治訴求:全球秩序重構與國內利益捆綁
特朗普的俄烏策略,本質是其重塑全球政治體系野心的一部分。其核心目標有三:
第一、重新瓜分勢力范圍,為美國“開疆拓土”:特朗普政府延續了第一任期的“領土擴張”傾向,例如聲稱“收回”巴拿馬運河、覬覦格陵蘭島等。在俄烏問題上,他試圖以犧牲烏克蘭主權為籌碼,推動美俄和解,進而構建對華戰略優勢。
第二、兌現競選承諾,快速終結俄烏沖突:特朗普曾高調宣稱“24小時內結束戰爭”,但俄烏雙方在領土主權(如克里米亞歸屬)、北約東擴等核心問題上的零和博弈,令其“交易式外交”屢屢碰壁。為打破僵局,特朗普轉而以中斷軍援、情報共享為要挾,逼迫澤連斯基簽署礦產協議,將烏克蘭稀土資源作為美國制造業復興的“養料”。
第三、鞏固國內政治基本盤:通過激活制造業、提高就業率,特朗普試圖為共和黨贏得中期選舉鋪路,同時以“結束戰爭”的功績為個人政治遺產鍍金,甚至覬覦“雕像入主國會山”的歷史地位。
二、澤連斯基的“騎虎難下”:高條件博弈與合法性危機
面對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澤連斯基的應對策略充滿矛盾。一方面,他提出以“加入北約”或“實現和平”作為辭職條件,試圖以民族英雄的姿態留名青史;另一方面,他拒絕簽署可能讓烏克蘭“十代人付出代價”的礦產協議,避免淪為“賣國罪人”。這種“高要價”策略實則暗含政治算計:若和談成功,澤連斯基可借勢鞏固權力;若失敗,則以戰時狀態為由延長任期,規避選舉風險。
然而,這一策略加劇了美烏裂痕。特朗普公開質疑澤連斯基的合法性,稱其支持率僅4%,并暗示其“阻礙和平進程”。盡管烏克蘭民調顯示澤連斯基支持率仍超40%,但美國通過操控輿論、切斷軍援等手段,持續削弱其執政基礎。
三、“平替”難尋:烏克蘭政治生態的逆襲
為掃除障礙,特朗普政府開始秘密接觸烏克蘭反對派,包括前總統波羅申科、前總理季莫申科等,試圖扶持“親美代理人”。然而,這一計劃面臨三重困境:
其一、烏克蘭民意反噬:任何簽署礦產協議的繼任者都將背負“賣國”罵名,導致潛在候選人望而卻步。
其二、法律程序阻礙:烏克蘭議會已通過“戰時禁止選舉”議案,澤連斯基可合法留任至戰爭結束。
其三、歐洲的制衡:德法等國擔憂美國單邊主義破壞歐洲安全架構,轉而支持澤連斯基繼續抗俄,以維持對俄戰略牽制。
即便馬斯克等特朗普盟友喊話澤連斯基“流亡中立國”,烏克蘭前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等潛在競爭者仍持觀望態度。畢竟,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烏克蘭,迎合美國意味著政治自殺。
四、困局何解?結構性矛盾與多極化未來
特朗普的挫敗揭示了俄烏沖突的深層邏輯——這是冷戰后歐洲安全秩序失衡的產物,無法通過短期交易解決。其“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不僅激化美歐分歧,還加速了全球多極化進程:歐盟推動防務自主,中國與俄羅斯深化合作,南方國家拒絕選邊站隊。
對特朗普而言,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若無法迅速收割俄烏調停成果,其國內制造業振興與中期選舉布局或將受阻。而對澤連斯基來說,流亡或成“最不壞的選擇”,但烏克蘭的民族創傷與地緣悲劇,終將成為大國博弈的殘酷注腳。這場博弈沒有贏家,唯有歷史才能裁定,誰是真正的“代價”。
2025年4月17日
?友情提醒:黃埔少俠歡迎各位留下觀點和看法,歡迎各位關注、點贊、分享和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