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湯湯,
經百里乃成;
大城泱泱,
歷千年而興。
“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的第二十四季,我們邀請了上海戲劇學院閔行附屬學校的青少年來誦讀《申江記》。今天,你將聽到的依然是《陸家嘴·東外灘》節選。
如果從非官方表述來看,陸家嘴有“大小”之分。小陸家嘴即為面積僅1.7平方公里的陸家嘴濱江核心區,即緊靠黃浦江東岸的一片區域;大陸家嘴則為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范圍包括內環線浦東段與黃浦江的圍合部分,面積為31.78平方公里。這是浦東開發開放以來沿用最廣泛的陸家嘴區域范圍。
早在1986年10月13日,獲得國務院批復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中,對開發浦東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構想,特別對陸家嘴區域作了定位:“將劃出一定地段發展金融、科技、文教、信息和商業服務設施。在陸家嘴附近將形成新的金融、貿易中心,成為上海市中心的延續部分。”
而浦東,其含義在各種史籍記載和社會民間也有廣義、狹義之分。在廣義上,它泛指黃浦江以東的大片地區。從狹義上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的含義不盡相同。當明初范家浜開浚和黃浦江水系基本形成以后,浦東的中、南部屬上海縣高昌鄉和長人鄉所轄,北部屬嘉定縣的高橋鄉所轄,“浦東”之名開始使用時的含義是指上述三鄉的土地。到清雍正初年析長人鄉置南匯縣,析嘉定東境置寶山縣,以后又析上海縣東境置川沙撫民廳以后,“浦東”廣義上是指上、南、寶、川三縣一廳在黃浦以東的土地,但狹義上卻主要是指上海縣在黃浦東岸高昌鄉的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保和長人鄉的二十一保等地。
鴉片戰爭以后,在外國侵略勢力的滲透下,浦東沿江地區首先發生重要變化,于是“浦東”狹義所指就是這沿江的狹長地帶了。清末民初許多記載都指出了“浦東”這一概念的新含義:“浦東者,即黃浦江之東岸也,南自白蓮涇港,北迄楊樹浦路之周家嘴對岸,綿延十數里。”(《旅滬指南》,1909年)這個狹長地帶為黃浦江所阻,但北、東、南三個方向是在繼續發展的。到20世紀20年代末,浦東的范圍至少北面已擴展到了東溝:“浦東在黃浦的東岸,北起東溝,南至白蓮涇,延綿十余里。”(韋息予:《上海》)到今天,“浦東”的范圍更比以前寬廣,一般認為,浦東廣義的范圍包括浦東新區全境,涵蓋了歷史上的川沙、南匯兩縣(區),以及閔行區的黃浦江以東地區(即浦江鎮、浦錦街道);狹義上的范圍一般則指高橋至楊思一線的黃浦江以東近岸區域及其鄰近地區。
浦東沿黃浦江的濱江岸線全長45公里,是上海濱江岸線最長的一個區。百年來,其精華一段還是屬于距吳淞口25公里的陸家嘴區域。浦東人把這里稱為東外灘。前段時間,浦東新區政協學習和文史委原副主任、浦東新區作家協會主席張堅先生知我在寫黃浦江,特地送給我他們政協主編的《近代東外灘》一書。這本書出版于2013年,后記中有這么一段話:“在浦東近代史上,東外灘的地位極為重要。從1843年上海港開埠,至1949年的近一個世紀時間內,東外灘是各派政治力量及中外資本的必爭之地,是浦東第二次大移民的重點吸納地,浦東最早城市化的標志性地區。”
有意思的是,楊浦區把所在的沿江區域也稱之為東外灘,西起大連路,東至復興島。外灘,于上海而言,確實是對外宣傳城市形象、展示城市魅力的金字招牌。黃浦區把外灘風貌區作了整合,提出了外灘源的概念,其“正宗”地位不可撼動,別人是搶也搶不跑的;虹口區提出了北外灘的概念,一座外白渡橋隔開了黃浦和虹口,兩個世界,但“上海北外灘,浦江金三角”的宣傳也頗具氣勢;再往東就是楊浦區了,或許楊浦一看虹口提出了北外灘概念,那從地理位置上看,自己無疑就是東外灘了。而且這里值得發掘、宣傳的人文歷史的確還是很多的。徐匯區雖然沒有跟風,說自己是西外灘,但近年來徐匯濱江打造“上海西岸”頗有起色,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當然,這僅是我的臆斷,不作為憑。
1992年,外灘眺望陸家嘴(茅正元 攝)
這些是題外話,但由此可見,對于黃浦江沿岸濱水地區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各區都有了共同的認識,都想打好這張“濱江牌”,閔行、寶山、奉賢,甚至松江,雖地處郊區,但也不甘落后,希望在濱水地區做足公共空間的文章,以高品質公共空間為引領,推動深度開發。
2023年5月起,區政協辦公室、區教育局、團區委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誦讀活動,陸續邀請閔行區多所學校的青少年一起來讀好書、善讀書、懂歷史、愛家鄉,合力推動“閔行情”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第二十四季,我們邀請了上海戲劇學院閔行附屬學校的青少年來誦讀《申江記》。描寫和記載黃浦江的各類書籍和文章特別多,有文史典籍,有學術研究,也有與之相關的文學作品。而《申江記》是首次以文史散記形式為黃浦江立傳。從“水脈”探索“文脈”,深耕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全景式描繪了黃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風光,東西方文明互鑒圖景和波濤洶涌千帆競發的時代變遷,記錄下上海從江南小聚落蝶變為國際性大都市的千年歷程,為上海“人民城市”建設提供了生動而鮮活的注腳。
2025年4月起,第二十四季正式開啟,每個工作日的21:30,我們不聽不睡!
一起聆聽閔行聲音,發現閔行之美……
作者: 吳玉林
朗讀: 上海戲劇學院閔行 附屬學校 顧一晨
編輯:湯婧嫻
初審:陳依婷
復審:石思嘉
終審:徐雷冰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