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價上漲影響學校供餐 地方政府“只能減少蔬菜” 日本就這樣對孩子嗎?
因無法提高供餐費而調整食譜
4月起日本學校供餐用米價格大幅上漲,導致供餐費壓力增大,開始影響到學生和家長。地產地和有機農產品的使用也蒙上陰影。對于日本政府計劃2026年度實施的免費化政策,地方政府難掩焦慮:“政策口號先行,具體落實內容卻毫無信息”。正值國會會期,國家亟需采取緊急措施并進行詳細說明。
“因為無法提高供餐費,我們正在調整食譜。比如在粉絲蔬菜炒菜中,增加(便宜的)粉絲用量,減少(比粉絲貴的)蔬菜。營養不足的部分只能用其他食材來彌補”。日本西部某地方政府的營養師如此透露。
《學校供餐法》規定,食材采購費用原則上由家長承擔。因此,多數地方政府選擇維持供餐費不變或僅小幅上調,少有地方政府通過自有資金等方式增加食材費用。
北陸地區某地方政府從4月起決定提高供餐費。但若將米價上漲部分全額轉嫁,每餐費用將增加小學生30日元、中學生40日元。按此計算,月費用最多將上漲800日元(約40元人民幣)。
日本教育部門認為“這樣無法獲得議會和家長的理解”,于是在年度初始預算中決定通過自有資金和國家撥款補貼60%-70%的漲幅。相關負責人回顧稱:“將漲幅控制在10日元,總算獲得了大家的理解。”
價格確定延遲 未能反映補貼
另一方面,由于2025年度供餐用米價格直到3月才最終確定,許多地方政府未能在年度初始預算中反映漲價部分的公共補貼。
近幾地區某地方政府決定通過改變配菜中使用的農產品種類來抵消米價上漲的影響。相關負責人表示:“4月我們減少了價格較高的綠葉蔬菜,改用價格適中的洋蔥和薯類為主的食譜??赡苓€會減少使用(成本較高的)地產品?!蓖瑫r,他也對一直支持供餐的當地農戶可能受到的影響表示擔憂。
對日本國家免費化政策的不信任感也在蔓延。四國地區某地方政府負責人嘆息道:“國家是向地方政府發放定額補貼,還是修改《學校供餐法》將供餐費轉為公費負擔?完全沒有相關信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無法決定如何應對米價上漲以實現免費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