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登山,僅兩人歸來……”
4月15日在救援隊8個多小時的搜救后,玉珠峰3名失聯的登山者終于有了消息。
本以為他們能安全下山,沒想到等來的卻是3具冰冷的尸體。
3名遇難者為2男一女,分別是王某、喻某某、張某某,唯一一個女生死狀十分凄慘,并且她才剛上大二,年齡也就是19歲左右。
這個年紀本該享受著大學生活,有著美好的未來但她的生命卻永遠留在了玉珠峰雪山中,令人惋惜不已。
除此之外其中一名男性也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老婆和孩子都在家里等他歸來,可是等來的卻是他離世的消息。
3名遇難者的離去讓人悲痛的同時,網友也不由得疑惑這3名登山者其實在4月13日就失聯了,為什么2天后才找到?
隨著更多細節披露,網友才恍然大悟這場悲劇并非偶然。
遇難細節
4月14日,一則“尋人啟事”在網絡瘋傳:3名登山者在玉珠峰失聯,已超24小時情況危急。
“尋人啟事”內容顯示,失聯者最后信號在海拔5600米的C1營地東南側。
當地搜救隊迅速行動組建8人小隊踏入茫茫雪山,尋找一線生機。
終于在歷經8小時搜尋終于找到3名失聯者,然而他們已無生命體征。
確認身份后遇害者為2男1女,均為自由登山愛好者,此前有過豐富登山經驗。
令人痛心的是其中一位遇害女子是在校女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卻葬身雪山。
搜救隊將遇害者遺體搬至海拔5300米處,因天氣惡劣當日無法完成轉移。
夜間他們在海拔4600米的不凍泉休整,次日繼續登山最終將3名遇害者遺體全部轉移至山下。
救援期間搜救隊成員手指被凍傷,難以想象遇害者在極端環境下遭遇了什么。
據遇害者朋友透露,王某是資深登山者體力充沛經驗豐富,其他兩名遇害者也一同爬過山。
那么在經驗豐富的登山者帶領下,他們為何遭遇不測?
隨著內幕曝光遇害細節浮出水面,據發帖人表示他是遇害者“毒”的好友。
4月9日3人組建群聊商議攀登玉珠峰計劃,計劃2天完成攀爬周日晚乘高鐵返回。
然而實際攀爬過程中,登山者共5人,發帖者和一好友因高原反應提前下山幸免于難。
下山后發帖者發現信號中斷無法聯系其他3人,隨后發帖者緊急發帖尋人,搜救隊才得知消息。
一網友在社交平臺看到尋人帖子,聯系到失蹤人員“毒”的好友,得知更多遇難細節。
報警后搜救隊通過無人機發現3人身影,但無法確定生命體征。
趕到時3人已經遇難了,而遇難地點海拔均在500米以上。
一位遇害者被發現的地點全是“亮冰”(光滑的冰層),另外兩位與其相距三四百米。
據搜救隊人員講述遇害地點是亮冰陡坡,從現場情況判斷女生遇難地點距離C1營地并不遠,快走15分鐘慢走半小時左右就能到達。
另外兩名登山者所處位置的雪堤突然斷裂,二人瞬間墜入五百米深的冰縫。
大本營有人值守正常上山路線也清晰可見,他們為何會掉入冰縫?
搜救隊人員猜測,他們或許選擇了繞開大本營監管從非常規路線登山。
他們從5800米高度滑墜并未遵循常規線路,或許是擔心被人發現,他們沿著南坡東南方向,繞開C1營地攀登最終導致滑墜。
因此搜救隊人員推測是一名女性先發生滑墜,隨后兩名男性登山者前往救援,不幸一同遇難。
工作人員發現他們時,女性登山者背部衣物破損嚴重。
綜合各種跡象他們很可能是因滑墜受傷、身體遭受重創,加之山上低溫環境導致失溫,最終不幸離世。
若如搜救人員所言,他們曾經歷滑墜那么死亡現場定是慘不忍睹。
想象一下滑墜瞬間,速度極快人體難以做出反應,必遭尖銳硬塊類等刮傷、撞傷。
待其墜落,或血肉模糊,或斷骨數根,身體扭曲。
滑墜之時二次傷害在所難免,如此豈會“平和”?生命最后一刻,經歷劇烈沖擊與痛苦,表情必是扭曲、痛苦至極。
救援人員打開遇難者背包,發現里面裝滿了巧克力。
結合此前該女性登山者在社交平臺分享學習冰爪使用技巧的動態,不難看出他們為這次登山做了充分準備,然而意外還是降臨了。
找到遇難者遺體后,救援人員用繩子將3名遇難者從冰川里用擔架吊上來,遺體被抬下山后好友第一時間通知家屬。
后續調查發現每年10月到5月是玉珠峰的封山期,這幾位登山者私自登山未向當地報備。
從遇難者好友處得知,其中一位遇難者自恃體力過人,對入門級雪山難度不屑一顧,覺得無需向導便貿然開啟登山之旅。
好友強調三人經濟狀況良好,不存在因省錢而放棄向導的情況。
在3人群聊記錄中,“喻佳俊”這個名字格外引人注目。
據知情人透露喻佳俊為中科院博士后,前兩年才剛才德國回來。
據相關部門透露,3人違規登山不僅危及個人生命還浪費社會資源。
這次救援成本超百萬后續可能還要用于家屬安置。
登山圈有句老話:“想登山玉珠峰是首選”,從諸多方面看玉珠峰確實適合攀登。
當地地形復雜多樣,草甸分布讓這里成為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對初學者而言,其地貌條件十分理想。
玉珠峰的攀登路線清晰,坡度平緩雪崩風險低,而且它對初學者的技術要求不高。
玉珠峰有南坡和北坡兩條攀登路線,其中南坡技術要求稍高,但更適合初學者。
三名遇險者選擇南坡攀登,然而玉珠峰作為未知冰山,危險無處不在;
盡管坡度緩和但從兩千米海拔開始,攀登難度和危險性逐漸增加。
海拔從兩千米升至五千米,落差巨大,玉珠峰中途設有兩個大本營,但頂端沒有。
攀登者到達頂端后,往往沉浸在喜悅中,難以應對突發危險。
事件曝光后網友熱議不斷,有人批評提前下山的隊友,痛斥其“自私”。
不少網友發現遇難者是群友,曾一起體驗運動,萬沒想到一個月后天人永隔。
一位網友在評論區稱他們為好山友,并表示下輩子再一起登山。
有網友猜測這位網友可能是提前下山的“驢友”,他至今無法接受事實“精神恍惚”。
其中一位遇難者曾在4月12日朋友圈寫到“睡得迷迷糊糊被叫醒,那一刻真想換一個體面的工作”。
玉珠峰登山悲劇,不免讓想起去年10月一對情侶夜爬秦嶺冰晶頂遇難的事件。
當時這對情侶出發時天氣烏云密布,感覺隨時都要下雨。
但這對情侶倆就像是著了魔似的,非要冒雨往上爬。
他們剛爬到半山腰,天氣就開始不對勁了,雨也越下越大。
等他們好不容易爬到山頂,卻發現自己已陷入絕境。
此時同為登山愛好者的王先生發現了他們,急忙撥打了救援電話。
但遺憾的是,當救援人員趕到時,女生已無生命跡象男生也未能挺過這一關。
事后搜救人員透露,他們并未從景區正門上山,而是選擇了危險的野路。
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們的裝備極為簡陋,連基本的保溫措施都未做好。
要知道夜晚的山頂,氣溫極低,再加上雨天的侵襲,危險系數倍增。
但他們卻忽視了這些,選擇了冒險。
景區方面也表示,一直有人破壞禁止上山的鐵絲網,偷偷上山。
在他們遇難前景區已因降溫關閉了營盤溝至冰晶頂的路線,但這些人卻置若罔聞。
結語
這場玉珠峰登山悲劇,給每一個熱愛登山、向往自然的人心中久久回響。
三名經驗豐富的登山者,本應憑借自身能力與準備,在雪山之巔留下征服者的足跡,卻因一時大意、盲目自信,讓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片冰冷的雪原之上。
而此次事件中,違規登山、私自行動的行為,更是為我們敲響了規則的警鐘。
規則的存在,是為了保障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是為了讓我們的冒險之旅更加有序、更加安全。
無視規則,就是將自己置于危險的邊緣,將生命當作兒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