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風”,是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急、死亡率高,且常在夜間發(fā)作。
更糟糕的是,我國每年新發(fā)腦梗病例高達551萬例,占全球總量的40%,相當于每10秒就有一人突發(fā)腦梗,黃金救治時間僅4.5小時。
01
為啥中國腦?;颊咴絹碓蕉??離不開這3個禍根!
腦梗,就像大腦的“水管”被堵,血栓或脂肪堵住血管,血液無法送達腦細胞,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部腦組織缺血性壞死。
我國腦梗發(fā)病率攀升與老齡化密切相關。老年人血管彈性下降、動脈硬化加速,腦梗患病率隨之上升。導致腦部血液斷供的禍根,通常有這3個:
1、慢性病
我國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患者超3億,但規(guī)范治療率不足20%。高血壓讓血管彈性逐漸喪失,糖尿病則破壞血管修復能力,讓受損血管難以自我修復。這些病變共同導致血管狹窄、硬化,最終引發(fā)腦部供血中斷。
2、高油鹽飲食
經常吃腌制食品、加工肉類的朋友也要注意!吃得太咸會讓血壓直線上升;還有油炸食品和甜飲料中的反式脂肪,能讓血管壁長出“斑塊路障”,血流越來越堵。
3、透支身體的生活方式
每天久坐超8小時、習慣性熬夜都是誘發(fā)腦梗的危險因素。吸煙也是一大隱形炸彈,中國吸煙者超3億,二手煙暴露人口達7.4億,煙草中的尼古丁會讓血管收縮、內皮破損,增加腦梗風險。
02
睡前有這5種癥狀,千萬要警惕腦梗
臨床數據顯示,大多腦梗發(fā)生在后半夜。因為此時人體血液黏稠度最高,且人在睡眠狀態(tài)下血流速度較慢。如果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或者血管狹窄,就容易導致腦血管堵塞,引發(fā)腦梗。
新華社提醒:睡前有這5種癥狀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1、異常頻繁打哈欠
睡前哈欠連天,頻率超過10次/小時,伴嗜睡、持續(xù)性頭暈,可能是腦缺氧加重的信號。腦血管狹窄或血栓形成時,腦細胞供氧不足,會通過頻繁打哈欠觸發(fā)代償性呼吸。
2、睡眠中單側流口水
若睡眠中口水呈單側流淌,同時還有嗜睡、頭痛或嘴眼歪斜等癥狀,可能是局部缺血導致面部肌肉失控,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味覺減退或聽覺過敏。
3、進行性頭暈頭痛
睡前突發(fā)旋轉性眩暈或脹痛,且疼痛范圍逐漸擴大,如從太陽穴蔓延至全頭,需要警惕因腦缺血導致血管痙攣或斑塊破裂。
4、單側肢體麻木無力
一側手腳突然麻木、無力,甚至無法抬舉,常伴言語不清,警示腦組織局部缺血或神經受壓。
5、突發(fā)視物模糊/黑矇
突發(fā)單眼或雙眼視力下降、眼前發(fā)黑,休息后無緩解,可能與視網膜缺血或頸動脈斑塊脫落有關。
03
快速識別腦梗的口訣:120
若三項中任一異常,立即撥打120,記錄發(fā)病時間!
04
如何預防腦梗風險?
1、日常4個簡單小動作
·旋轉頭部:增加血管抗壓力,有利于預防腦梗死。
先放松頸部肌肉,頭部自然往左至右、右至左旋轉,形成一個弧形狀,完成后為一組。
注意速度不宜過快,每次做10組即可。
·頸部按摩:促進頸部血管平滑肌松弛,改善大腦供血,預防中風發(fā)生。
將雙手摩擦發(fā)熱后,按摩頸部左右兩側,速度稍快,以皮膚發(fā)熱發(fā)紅為宜。
·轉動手腕:能預防和改善手麻的情況,同時能放松手部。
雙手手腕同時由內往外轉50下,再由外往內轉50下。
注意盡量緩緩轉動,幅度不宜過大,以免扭傷手腕。
·空抓手:缺少鍛煉的右腦血管壁異常脆弱,經常鍛煉左手,可以鍛煉右腦,減少病變發(fā)生。
左右手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800次。
2.優(yōu)化飲食與體重管理
每日鹽攝入量應低于5克,減少腌制食品及加工肉類,增加全谷物、深海魚(如三文魚)和深色蔬菜攝入,以補充膳食纖維及Omega-3脂肪酸。
3. 規(guī)律運動與生活習慣調整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戒煙可減少血管內皮損傷,限酒以避免血壓波動;保證7小時睡眠,避免熬夜,維持血管內皮修復能力。
4. 定期篩查與高危干預
40歲以上人群每年需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房顫患者需長期抗凝治療以預防心源性血栓。已存在血管狹窄者需遵醫(yī)囑用藥或手術,防止腦梗發(fā)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