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刊登于廣西法治日報B1版
跨越物種的“生命接力”
解碼柳南警方生態警務的守護方程式
暮色中,柳州市公安局河西派出所輔警韋王強懷揣受傷的紅耳鵯沖向警車;深夜里,五里卡派出所民警劉洪波為灰林鸮幼崽搭建臨時庇護所;烈日下,五里卡派出所輔警黃金龍用外套裹住受傷的黑翅長腳鷸疾馳送醫……
在柳州工業重鎮柳南區,一場場跨越物種的“生命接力”悄然上演。2024年,柳州市公安局柳南分局累計救助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3只,其中83%的線索來源于群眾主動報警。數據背后,是一套融合速度、溫度與專業度的生態警務守護方程式。
01
“秒級響應鏈”與時間競速
“每快一秒,生機就多一分?!比ツ?2月16日,河西派出所輔警韋王強在龍屯二區接到群眾報警,從發現一只翅膀滲血的紅耳鵯到將其安全移交動物園,僅用時30分鐘。這得益于柳南警方打造的“三級響應機制”:一級網格員(社區群眾)即時上報、二級巡邏警力5分鐘到場、三級專業救護通道(警方、動物園)15分鐘開啟。
一只黑翅鳶在柳邕路獲救時,民警通過百度識圖功能,快速鎖定其保護等級,同步聯動柳州市動物園開啟救治綠色通道,全程壓縮至1小時。
五里卡派出所民警覃周旺用紙箱為脫水鵲鴝幼崽創造微生態環境,“我們雖然不是專業獸醫,但必須成為合格的困境野生動物救助‘第一響應人’。”
02
“全民守護網”護生態安全
去年5月15日,柳南區太陽村鎮4名小學生手捧貓頭鷹走進太陽村派出所的畫面溫暖全城。這背后是柳南公安分局“浸潤式普法”的成果。在轄區學校開設“生態微課堂”,用“一只畫眉鳥的回家路”情景劇教會孩子科學救助野生動物;聯合社區制作《野生動物救助指南》動畫短片,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林業、動物保護協會相關賬號;建立“警校家”聯動機制,將學生救助野生動物的行為納入“平安校園”積分……柳南警方將生態保護融入日常警務中,激發全民守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
如今,順豐快遞員符先生能精準識別黑翅鳶,退休教師楊先生深夜發現灰林鸮會立即報警,長龍村村民主動上交誤捕的畫眉鳥……去年,柳州市民自主參與救助野生動物情況明顯增多,形成“發現即報、遇險即救”的共治格局。
03
“專業守護環”為生命接力
今年3月30日深夜,五里卡派出所民警劉洪波為了確認灰林鸮品種,與動物園專家視頻連線至凌晨;去年7月15日,五里卡派出所民警覃周旺通過識圖軟件鎖定鵲鴝后,仍堅持護送幼鳥到動物園進行二次核驗。這種“雙重確認制”,源于柳南警方與柳州市動物園共建的“精準移交”機制:警方完成對困境野生動物的基礎救護后,專家通過體態特征、行為模式進行專業研判,確保每只動物都能獲得定制化救助。
從龍屯路的紅耳鵯到長龍村的畫眉鳥,從街頭緊急救護到源頭生態治理,柳南警方用“秒級響應+全民共治+專業閉環”的三重守護,讓工業城區鋼筋森林的生命綠洲更加生機勃勃。
來源:廣西法治日報
記者:賴雋群
通訊員:鄭翰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