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10點52分,中牟新區官方媒體《中牟新區發布》發布了一則新聞: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中牟縣設立劉集街道的批復。
其中寫到:
同意你縣設立劉集街道,管轄范圍為原劉集鎮行政區域,辦公地點設在原劉集鎮政府駐地不變。
至此,劉集鎮徹底成為歷史。
從此,中牟劉集的新稱謂叫:劉集街道
劉集鎮在哪?
在中牟縣(中牟新區)的西北位置。東臨大孟街道,西接鄭東新區白沙組團,南鄰縣城新區,北臨萬灘鎮。全鎮行政區域面積30.22平方千米。
上圖,是其范圍。
整體上呈現不規則形狀。
西邊界為鄭州東五環萬三公路,南邊界大概在同城大道附近,東邊在廣惠街以西,北邊在賈魯河改道以西南。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劉集屬董崗區。
1951年,置第五區。
1955年,屬白沙區。
1956年,置劉集鄉。
1958年,屬茶庵公社。
1969年,置劉集公社。
1983年,復為劉集鄉。
2007年11月,撤鄉建鎮,成為劉集鎮。
2013年5月1日,鄭東新區代管中牟縣劉集鎮萬三路以西的20個行政村。他們成為鄭東新區豫興辦事處的一部分。
截至2021年10月,劉集鎮轄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盆窯自然村。
網上網友瀚海茫茫的圖更清晰展示了這種空間關系:
從這個圖可以看出,我們熟悉的綠博組團,主要由劉集街道、大孟街道、廣惠街街道組成。
仔細看,綠博主要由大孟街道+劉集街道組成。
綠博南邊的一小部分屬于廣惠街街道。
而綠博的西片區和中北片區,都屬于劉集的地盤。
大孟街道,原來也是鎮。很多人熟悉的大孟鎮。
2022年9月,大孟鎮撤鎮變為街道。
而劉集鎮的撤鎮變街道,晚了2年半時間。
一直到2025年的今天。
至此,綠博的全部地盤,都是街道了。
也許你會問:東哥,這么個小事,值得寫一篇文章嗎?
不對。這不是小事。
這么一小步,其實對綠博而言,是一大步。
從此,綠博徹底“城市化”了。
熟悉中國行政區劃知識的人都知道,街道的設置,在某種程度上默認為城市,而不是農村了。
鄉鎮政府是地方一級政府,負責轄區內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鄉鎮政府的權力來源于鄉鎮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對鄉鎮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而街道辦事處則是市轄區、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其轄區為街道,與鄉和鎮同屬鄉級行政區。但街道辦事處本身并不屬于一級地方政府,而是上級政府的派出機構。街道辦事處的法律地位雖然與鄉鎮政府同級,但其性質更接近于上級政府的延伸和代表,負責在特定區域內行使上級政府賦予的管理權。
街道辦事處的職責則更多地集中在城市管理、居民服務、社區建設等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街道辦事處的職責越來越側重于城市規劃、環境衛生、市容市貌、社會治安等城市管理事務。
街道辦事處還需要負責社區建設和服務工作,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和保障。
在職責上,街道辦事處更加注重城市管理和居民服務,以及推動城市社區的全面發展。
也就是說,撤鎮劃街道的劉集,已經是按城市標準來管理。
事實上,劉集確實已經是城市了。
綠博的大部分精華部分,大都在劉集街道。
比如綠博園;比如鄭開大道西邊兩側;比如中部設計城;比如同城公園核心區。
在中牟國土空間規劃里,現代都市風貌區的定位,就給了劉集。
看圖:
有了街道的稱謂,中牟新區對于劉集的統籌,更直接,更高效。
而眾人關心的這里的小區的行政歸屬問題,起碼心理上覺得:
我是劉集街道的身份,而不是鎮民了!
綠博,有了更好的發展邏輯和外圍氛圍。
問題來了:
綠博已全部劃為街道了。而鄭東新區白沙組團的白沙鎮,還是鎮的身份。
白沙鎮,何時改稱謂叫白沙街道?
他應該是鄭東新區的最后一個鎮了吧。
下圖,是白沙鎮的范圍:
下圖的大部分范圍,都是屬于白沙鎮。
目前白沙組團主要由楊橋街道、豫興街道、圃田街道和白沙鎮組成。
連連霍北那么偏遠的地方都是城市街道(楊橋街道辦事處)了,現代繁華的白沙中、西、南片區依然是白沙鎮
著實讓人看不明白。
不過,這個問題,應該也快了。
也許,隨時都會被批復。
懂行的朋友,你們可以在評論區說說原因。
期待那一天吧。
無論如何,白沙、綠博都是城市片區。
這是事實。無論有沒有名分。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更現代,更美好,更成熟,更超越。
成為后起之秀。
因為,鄭州是一個喜新厭舊的城市。
本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