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廬山疏港公路項目。白宇杰攝
近日,隨著最后一段路面標線精準施劃,由江西交投交工集團路橋工程公司建設的廬山疏港公路項目全面完工,標志著這條串聯廬山市城區、港口碼頭與工業園區的“黃金通道”正式具備通車條件,將助力九江“貨”力全開。
據介紹,廬山疏港公路項目是廬山市構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的關鍵工程,全長3.73公里,項目建成后,星子港區至工業園區的運輸距離較原有路線縮短4.2公里。“以前從星子港區到工業園區,得繞遠路,現在直接縮短了4公里多,我們貨運車輛跑一趟能省不少時間。”景裕石材和閩磊石業負責人說道。這條公路一頭連著鄱陽湖的碼頭,一頭扎進工業園區,再延伸至城區,將完善廬山市“公路+水運”綜合交通網絡。
“鄱陽湖周邊的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光是擋墻工程就給我們出了不少難題。”項目技術負責人沈波林回憶起施工過程中的艱辛,頗有感慨。擋墻工程總長937米,總面積約3755平方米,涵蓋了大型擋土墻和普通擋土墻兩種類型,“尤其是10米高的扶壁式擋墻,地基得經得起考驗,模板支設要夠牢固,高空作業的安全防護更是一點不能馬虎。”
為了攻克這些難點,沈波林帶領團隊反復優化方案,他說,我們通過實施地基特殊加固,精準控制承載力以杜絕沉降風險。同時針對擋墻施工,采取差異化策略——普通擋墻高效推進,大型擋墻嚴控安全質量。通過雙線并行、緊密協同,最終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針對地基是沙石土質、易受地下水影響的問題,團隊在普通路床基礎上增設了級配碎石墊層。在路面結構上,團隊也做了“加法”——混凝土面板增厚4厘米,強度達到5MPa。“這相當于給路面加了層‘硬盔甲’,哪怕是重載貨車反復碾壓,也能扛得住。”沈波林說,“還有貧混凝土基層,設計把水泥劑量從常規的5%調整到10%,配比優化后,基層剛度提上來了,整個路面的承載能力跟著上了一個臺階。”這些技術升級像一套“組合拳”,讓疏港公路在應對特重交通和復雜地質時更有底氣。
同時,項目全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打造“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綠色走廊,全線布設的225套太陽能路燈。物機部部長周志文算了一筆賬:“這些路燈配了600Wp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板和500Ah大容量蓄電池,白天儲電、晚上自動亮燈,全年能節約用電約1.8萬度,差不多是江西一戶普通家庭5年的用電量!”從綠色植被到清潔能源,這條公路把生態理念刻進了每一段路基、每一盞燈里。
“這條3.73公里的公路,看似不長,卻像一條紐帶,把星子港區、工業園區和市區緊緊連在了一起,綜合碼頭的貨運效率至少能提升三成。”廬山疏港公路項目負責人林衛衛說道,廬山疏港公路項目全面完工后,將成為廬山市“通江達海”的開放窗口,讓更多貨物高效進出,讓沿線產業活起來,讓城鄉聯系更緊。(白宇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