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佛都)
晨霧在東方佛都的山坳里流轉,萬尊佛像如從云端穿越而來的星辰,半隱在乳白的薄紗中。當第一縷晨光試圖穿透霧靄,我選擇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的生日,來此尋找一份獨特的祝福。友人曾說,這里的每一尊佛像都在訴說著生命的智慧,每一個生肖都有其守護的本命佛。
十二生肖護法神像在霧中次第浮現,恍若古老傳說中的守護者。屬兔的我,在文殊菩薩像前站定。導游輕聲解說:"在佛教文化中,每個人從出生起就有位特定的菩薩守護,這就是'本命佛'。文殊菩薩正是屬兔者的守護佛。"
我忽然想起小時候祖母常說的話:"兔兒溫和,要有文殊菩薩的智慧才好。"此刻才明白,這簡單的生肖特質里,竟蘊含著如此深厚的文化淵源。
轉過一道回廊,來到萬佛洞前的"本命佛拓印區"。
萬佛洞為東方佛都核心景點,山洞依山開鑿,氣勢宏大,洞中佛像按古人傳統的技法,在整山原石上成就,神形兼備,栩栩如生,這里的赤柱紅墻,是丹霞崖本身,其間沒有丁點的鋼筋、水泥。東佛佛都的萬佛洞填補了樂山大佛少石窟群的空白。
萬佛洞前的本命佛拓印區,成了眾生尋找心靈寄托的驛站。屬鼠的人在千手觀音像前凝神拓印,千手千眼的慈悲與機敏在此交融;屬牛屬虎者立于虛空藏菩薩像下,剛毅與堅韌的靈魂在此對話。輪到我時,宣紙覆上浮雕的瞬間,仿佛與文殊菩薩的智慧產生了某種神秘共鳴。
"要試試嗎?"工作人員遞給我一套拓印工具。我小心地將宣紙覆在文殊菩薩浮雕上,輕輕拍打。隨著墨色漸顯,菩薩智慧的面容慢慢浮現。這過程仿佛一場靜心儀式,讓我想起文殊菩薩"智慧第一"的美譽。拓印完畢,工作人員在畫像旁題字:"愿具文殊智,斬煩惱荊棘。"
正午時分,我登上連心山頂。遠處的樂山大佛在陽光下莊嚴靜穆,腳下的三江水奔流不息。許愿長廊上掛滿了生肖銅牌,在風中叮咚作響。東方佛都景點之一的“連心山”,是蘇軾和妻子王弗小居古嘉州時的傳說。連心山的得名,由此而來。這里也是著名電影和電視劇《風云》的主要取景地,如今多有游客前來尋古探幽。
我找到屬兔的區域,請工作人員取來一塊兔形銅牌。"可以寫上心愿,"她說,"但要知道,文殊菩薩的智慧之劍,最先斬斷的是自己的執念。"我思索良久,最終寫下:"愿以文殊智,明心見本性。"
下山途中,經過普賢菩薩的造像區。這里是屬龍屬蛇者的本命佛所在。我看到一位銀發老者在像前合十,他告訴我:"普賢菩薩十大愿王,我每年生日都來誦一遍。屬蛇之人,最要學習菩薩的恒心。"老者的眼角皺紋里藏著智慧,讓我想起佛經里"蛇蛻皮新生"的比喻。
最動人的是大勢至菩薩區。屬馬的游客在此點亮智慧燈,菩薩頭頂的寶瓶在燈光映照下熠熠生輝。一位年輕的騎手說:"馬兒奔放,但要像大勢至菩薩那樣,用智慧光照亮前路。"
輪回壇城的浮雕講述著生命的流轉,《華嚴經》的句子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我認知的新大門。當清掃落葉的老者遞來繡著 “莫向外求,反觀自性” 的香囊,這場生日之旅的真諦已然明晰。
回望暮色中的東方佛都,萬佛靜默。這個沒有蛋糕蠟燭的生日,卻讓我找到了最珍貴的禮物——認識自己的本命佛,了解生肖特質中的修行方向。文殊菩薩的智慧之劍,首先斬斷的是我對"生日"的固有認知。
當月光照亮回程的路,我忽然明白:東方佛都之所以是最美生日祝福地,不僅因為它的莊嚴佛像,更因為它讓我們在生肖與本命佛的對應中,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每一尊本命佛,都是我們心性的明鏡;每一個生肖特質,都是修行的起點。
這就是東方佛都送給世人最美的生日祝福——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遇見更好的自己;在了解生肖與本命佛的因緣中,開啟智慧的人生。(秦正/AI整理)
中國第五大石窟群東方佛都,被稱為“東方的盧浮宮”,不僅是一片承載千年佛教文化的圣地,更是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的絕美畫卷。在這里,每一尊佛像都散發出寧靜而深邃的美學光芒;每一片石刻都訴說著智慧與慈悲的古老傳說。因此,東方佛都以其獨有的美學韻味與精神內涵,成為國內唯一被譽為“美學勝境”的文旅景區。中國報道《中國實踐》智庫融媒特推出《探秘美學圣境:東方佛都》系列報道,深度挖掘東方佛都所蘊含的佛教文化、自然風光、美學價值及精神內涵,揭示其傳承與創新并重的努力。誠邀您一同走進東方佛都,探尋美學奇跡,喚醒初心智慧,找尋內心平和與喜悅。(責任編輯:楚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