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小羅
我一直很喜歡恐怖游戲。近幾年工作忙,很少沉下心來玩大作,就把重點放在了小體量的獨立恐怖游戲上。當然,既然帶了“獨立”二字,這些游戲的水平肯定是良莠不齊。要是某個類型火了,還會有一大批跟風之作。
不過話又說回來,跟風之作里,未必就沒有好游戲。或者說,假如某款游戲足夠好,它就不會被稱為“跟風”,而是“同品類佳作”了。還有些游戲會把幾種受人歡迎的類型“縫”在一起,同樣道理,如果縫得好,這也算不上缺點,反而會有種一目了然的感覺,讓人一下子就能抓住它的重點。
我要舉的例子是《無人》。說來也有點尷尬,因為這款游戲我其實一直在關注,發售后也迅速買下,但后來不知怎的,它一直躺在我的游戲庫里,直到B站給我推薦了實況,我才想起來……言歸正傳,這是一款由國內團隊開發的“中式夢核”游戲,主要玩法類似去年大火的《8號出口》,也就是“找異常”。玩家進入一條千禧年風格濃厚的街道,用手中相機拍下場景中的“異常”,最終找到脫離困境的方法。
“小靈通”也成了一種幾乎被遺忘的東西
現在大家只能在一些時代題材的影視劇里看到它(電視劇《狂飆》劇照)
《無人》讓我喜歡的要點在于,它在《8號出口》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中式夢核與模擬恐怖的元素,而這兩點正是恐怖游戲愛好者們津津樂道的東西。前者的好處是,借由一條千禧年代的國內城市(準確點說是城鎮)街道,它能很大程度地喚起人們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把這種回憶加以美化——從而給人帶來親切感,還有“看看你到底能在里面塞進什么”的期待。
后者則用電視節目、廣告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化用了本世紀初人們頻繁接觸的娛樂內容,讓人在會心一笑的同時,還能加強“把熟悉的東西放進陌生環境”的恐怖氛圍。不過,以我自己的體驗來說,看到懷舊節目時的輕松還是勝過了恐懼,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游戲的恐怖感。
熟悉的味道
還有相當典型的模擬恐怖——你的身邊出現了異變,而所有的“指導規則”都超出了普通的認知
在此基礎上,《無人》還嘗試著講故事。從各個異常中埋下的伏筆能夠看出,這條街上發生過的事兒恐怕不那么令人高興;每次循環進入街道時逐漸昏暗的天色,似乎也預示著主人公(玩家第一人稱)將要走上一段失去光芒的道路。
而在二周目(游戲到二周目才能達成真結局)的一段演出中,我們或許能夠抓住一點“懷舊”“夢核”背后的東西:墻上貼著、空中飛著的紙條上寫滿了一個人在成年走入社會之后面臨的壓力——“都是為你好”“現在工作這么難找”“有人逼你了嗎”“30歲后你怎么辦”“有對象了沒”“別人都買房了”“大家都還沒下班”……它們像是一張越收越緊的網,把身處其中的人勒得難以呼吸。
成年人的壓力
所以,我們到底為什么想要“回到過去”?
這個時候,玩家才體會到,游戲之所以將城市叫做“無州市”、街道叫做“無歸街”,也許正是因為“你回到了過去,但那里已經沒有人”。
玩過之后,我又去查了查《無人》的資料。原來,游戲中的無歸街有現實原型,是湖北省孝感市的某個地方,一些Up主還特地前去“巡禮”。現實中的街道當然沒有游戲里那種詭譎的感覺,居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住了這么多年的地方會被做進一款游戲。
在這些視頻的評論區里,人們討論的大多也是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全國各地似乎到處都是這樣的街道,孩子們會省下零花錢買漫畫,偷跑進街機廳玩游戲(順帶一提,《無人》里出現的3款街機游戲是《拳皇97》《三國戰紀2》和《合金彈頭3》,真不錯)。回想起來,那些都是難得的、無憂無慮的時光;長大成人之后,很多人離開了兒時居住的地方,多年以后再回來,街道早已變了模樣,只能感慨一句物是人非。
熟悉的畫面
我覺得,這也許也是“夢核”或是以千禧年為背景的游戲能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第一次玩“孫美琪疑案”系列時,我也是一下子就被它的懷舊場景吸引住了。或者說,千禧年是一個很“適合”懷舊的時段,從生活水平上看,那時基本上已經有了能夠支持當代人生活的電器和娛樂產品(個人角度,如果拋開其他因素,只看日常生活,我絕對不想穿越去淋浴器、抽水馬桶和空調發明之前的時代);從思想情感上看,它又顯得較為“真實”,觸手可及,哪怕是一些當時還小的95后、00后,要展開想象也不難。最后,人們的思緒又會不知不覺間匯聚在一個點上:誰會不想要一段未來多于過去,仍然對前方充滿希望的時光呢?
當然,回到《無人》這款游戲,它值得一說的優點還有不少。比如貼心地提供了簡單模式,相機擁有無限電量,對于像我這樣時間不多的人,真可以說是雪中送炭。又如,電視里播放的節目和廣告,制作都十分用心。還有,出于對氛圍和沉浸感的重視,游戲沒有故意為難玩家、拖延進度的設計,也沒有Jumpscare,一切都是為了敘事服務,將玩家帶回那個一去不復返的地方。
有人去過游戲的取景地“巡禮”(圖片來源:B站Up主“穿板鞋的橘貓”)
在一則“巡禮”視頻中,Up主說:“回憶可能是人類能穿越時空的唯一方式了。”但與此同時,只要有人還記得,某個人、某件事物也可以獲得更長久的生命。視頻評論區里,有人留言:“現實中的陳醫生如果知道了自己的診所被以電腦游戲以數字化的形式,半永久地留在了互聯網中,光這一點就感覺挺夢核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