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樞紐機場,也就是佛山高明機場,也是被稱為廣州第二機場,其選址非常講究,并且持續多近十年的研究才最終確定。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從地圖上來看,本應該更空白的江門地區,為什么沒有被選上,而是選擇了佛山高明呢?
首先,區位優勢:廣佛肇核心區與珠江西岸的戰略支點!
佛山高明區地處廣佛肇都市圈與珠江西岸的交匯地帶,空域資源相對寬松,土地儲備充足,為大型機場建設提供了天然優勢。
與廣州白云機場(直線距離 95 公里)、深圳寶安機場(直線距離 150 公里)形成合理間距,既避免了空域資源的過度競爭,又能通過廣湛高鐵、珠肇高鐵、深南高鐵等軌道交通網絡,快速連接廣佛核心區、粵西及桂東地區。
相比之下,江門雖距高明僅 45 公里,但地處珠江西岸末端,輻射粵西腹地的交通便利性不及高明,且空域資源緊張,難以滿足未來機場擴建需求。
其次,經濟協同:制造業強市與臨空經濟的深度融合!
佛山作為全國制造業重鎮,2024 年 GDP 突破萬億元,擁有家電、機械裝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
高明區依托珠三角樞紐機場規劃,重點打造航空材料產業園、臨空經濟區,吸引高端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集聚,形成 “機場 + 產業” 聯動效應。
而江門雖為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2024 年 GDP 僅 4022 億元,產業結構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缺乏與空港經濟深度融合的產業基礎。
此外,佛山民營經濟活躍,市場活力強,更能發揮臨空經濟對資源配置的拉動作用。
再次、區域均衡:破解東岸機場密集與西岸服務空白!
粵港澳大灣區現有廣州白云、深圳寶安、香港國際機場三大樞紐均位于珠江東岸,而西岸 2000 萬常住人口僅依賴珠海、澳門小型機場,航空服務能力嚴重不足。
高明機場定位為 “珠三角西部樞紐機場”,可覆蓋佛山、肇慶、中山、江門及粵西地區,填補西岸大型國際樞紐空白。
相比之下,江門若建機場需與珠海、澳門形成競爭,且難以輻射粵西廣闊腹地,而高明的區位更能平衡東西岸資源,助力大灣區協調發展。
最后、協同效應:構建世界級機場群的戰略落子!
珠三角樞紐機場與廣州白云機場、深圳寶安機場錯位發展,形成 “一核兩極多支點” 格局。
廣州白云機場側重國際航線與綜合樞紐功能,深圳寶安機場聚焦科技創新與區域協同,高明機場則承擔分流客貨運壓力、服務珠江西岸及粵西的重任。
三者通過軌道交通互聯,可實現客流、物流的高效流轉,共同支撐大灣區成為繼紐約、東京、倫敦之后的全球第四大世界級機場群。
江門雖可通過珠肇高鐵對接高明機場,但自身缺乏大型樞紐機場的定位,更適合作為機場輻射區承接臨空經濟外溢效應。
珠三角樞紐機場落子高明,是粵港澳大灣區破解空域資源緊張、優化機場布局、推動區域均衡發展的關鍵一步。
其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及與現有樞紐的協同效應,使其成為服務西岸、輻射粵西、連接全球的戰略支點,為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和國際航空樞紐注入核心動能。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評論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