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有個像小蜜蜂一樣大小的機器人,能在空中盤旋、靈活轉向,還能精準命中小目標,是不是很神奇?近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們就創造出了這樣一款超迷你的無線飛行機器人,它的問世在科技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這款受大黃蜂啟發設計的機器人,直徑還不到 1 厘米,體重僅有 21 毫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具備可控飛行能力的無線機器人。以往,人造飛行機器人在和蜜蜂相似的微小尺度下,很難展現出蜜蜂那樣出色的飛行能力,像導航、盤旋、授粉這些技能更是難以實現。但現在,這款新機器人卻能通過無線控制,接近并擊中指定目標,就像蜜蜂采蜜一樣,在不同的 “目標” 間穿梭。
要讓這么小的機器人飛起來可不容易。通常,飛行機器人需要電源和控制運動的電子元件,可把這些部件塞進一個又小又輕的設備里,簡直是個巨大的挑戰。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工程師們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 —— 利用外部磁場。這個機器人形狀像小螺旋槳,還裝了兩塊小磁鐵。當外部磁場施加影響時,磁鐵相互吸引和排斥,帶動螺旋槳旋轉,產生足夠的升力,讓機器人飛離地面。而且,通過調節磁場強度,還能精確控制機器人的飛行路徑。相比之下,之前具有類似飛行能力的機器人,直徑有 2.8 厘米,差不多是它的三倍大。
別看這個機器人個頭小,它的用途可不少。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范平?隋表示:“微型飛行機器人在探索小洞穴和其他復雜環境方面很有用,比如可以用于人工授粉,或者檢查管道內部等狹小空間。” 不過目前,這個機器人還只能進行被動飛行,它沒有機載傳感器來實時檢測自己的位置和軌跡,所以一旦遇到環境突然變化,比如刮大風,就可能偏離飛行路線。研究團隊的成員魏岳說:“未來,我們會嘗試給它增加主動控制功能,這樣就能實時改變機器人的姿態和位置了。”
此外,現在操作這個機器人需要一個由電磁場線圈提供的強磁場。但如果能把機器人進一步縮小到直徑不到 1 毫米,像蚊子那么大,它或許就能被更弱的磁場,比如無線電波產生的磁場控制了。除了這款受大黃蜂啟發的機器人,林教授的團隊還制造出了受蟑螂啟發的機器人,能在地上快速爬行,甚至被人踩到也不會損壞。魏岳也在研究新型 “集群” 機器人,它們能像螞蟻一樣協作,完成單個機器人無法完成的任務,未來甚至可能應用于微創手術,多個機器人進入人體后相互配合,搭建支架、消融血栓等。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隨著技術不斷發展,這些微型機器人說不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改變。
參考資料:DOI:10.1126/sciadv.ads685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