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川省攀枝花市的連綿山脈被一壟壟藍莓植株裝點得生機勃勃,農民們穿梭其間,熟練地將枝頭飽滿圓潤的藍莓采下放入簍中,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現在地頭價40多元一斤,雖說這價格較往年并不高,但相較于現在的市場行情,攀枝花的藍莓價格依舊穩健?!迸手ㄊ腥屎蛥^福田鎮藍莓種植戶胡洪富說。
攀枝花,這座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堪稱水果種植的“天堂”。攀枝花全年日照時間長達2700小時,晝夜溫差可達15攝氏度,獨特的干熱河谷氣候,讓攀枝花每個月都有代表性水果成熟上市。一月草莓清甜可口,二月枇杷掛滿枝頭,三月桑葚汁水豐盈,四月櫻桃嬌艷欲滴……近年來,攀枝花市探索藍莓種植并取得顯著成效,不僅打造出規模化的藍莓種植基地,還通過創新種植技術,實現了產量與品質的雙提升,成為當地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雖然近期存在藍莓價格大幅跳水的現象,讓不少藍莓種植戶憂心忡忡。但攀枝花的藍莓產業卻依然保持著穩健的發展態勢,并未受到這股價格寒潮的過多沖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攀枝花的藍莓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持續繁榮呢?
攀枝花市仁和區福田鎮農民采摘藍莓。
巧打時間差 搶占市場先機
“攀枝花藍莓產業發展良好的首要秘訣在于巧妙利用季節差。與國內其他主要藍莓產區相比,攀枝花的氣候截然不同。當北方產區還在冰天雪地中沉睡時,攀枝花早已在陽光明媚、溫暖如春的懷抱中蘇醒。這種氣候差異使得攀枝花的藍莓生長周期與其他地區形成了鮮明的時間錯位,從而搶先占領市場空白期?!弊霞s農業科技公司藍莓基地負責人李金珠站在藍莓種植園里,望著漫山遍野的藍莓植株,自信滿滿地說道。
攀枝花市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在這種氣候條件下,藍莓在白天充分進行光合作用,積累養分;夜晚低溫又減少了養分的消耗,使得果實更加飽滿多汁,糖分和花青素含量更高。果實不僅個頭大,口感也更加酸甜可口、香氣濃郁,深受消費者喜愛。
“仁和區福田鎮曾經以種植芒果為主,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農業技術的發展,鎮政府敏銳捕捉到藍莓種植的潛力。同時,福田鎮的氣候、土地條件也適合藍莓種植,因此開始積極探索藍莓種植之路,要把藍莓產業做大做強?!备L镦傸h委書記張曉華介紹道。
我國傳統地栽藍莓的上市時間為每年4月到9月,而在福田鎮,漫山遍野的藍莓成熟期從每年11月持續至次年4月。其中,部分藍莓品種適合露天種植,大棚內種植的“紫約1號”則是藍莓基地的第一茬果。當全國大部分地區藍莓供應短缺時,市場對藍莓的需求依舊旺盛,此時福田鎮的藍莓準時上市,填補了市場缺口,供不應求。
“我們瞄準了市場的空白期,從種植到管理,每一個環節都精心把控,收獲周期長,光照更足口感佳、甜度足,可以賣出好價錢?!崩罱鹬榻榻B道。這種時間差異化策略,讓攀枝花藍莓在市場定價上掌握了主動權,有效規避了價格競爭的風險,種植戶的收益得以保障。
創新種植技術 提升藍莓品質
當被問及價格跳水對藍莓基地的影響時,李金珠卻不慌不忙地說:“即便在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這段時間攀枝花藍莓的市場批發價為每斤40至60元,依然保持著可觀的利潤空間?!边@背后,除了上市時間差異化的優勢,種植技術的創新同樣功不可沒。
“就目前來看,雖然價格微微下降,但產量高了,每畝可達3000斤?!睆垥匀A說道,“福田鎮主要有6個藍莓基地,相比小農戶種植抗風險能力弱,‘公司+村集體經濟’的運營模式,讓今年農民收入依然可觀?!?/p>
攀枝花藍莓產業的成功,還離不開其獨特的種植方式——基質種植,這一方式極大地提升了藍莓的品質。2022年,紫約農業科技公司在福田鎮落地發展藍莓產業之初,便帶來了基質栽培模式,并應用數字化平臺管理系統,實現全自動配肥、控溫、監測、施肥、灌溉等智能農業管理方式,實現一人管理、高效種植、科學生產的效果。
攀枝花市的藍莓產業積極擁抱科技變革,以智慧農業為核心,強化科技賦能,因地制宜推動產業升級。在種植環節,引進以色列進口的藍莓水肥一體化設備,構建起先進的智能灌溉與施肥體系。
福田鎮1000畝的露天山地基質藍莓基地,一座現代化的水肥一體化智能泵房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支撐。李金珠介紹道:“這套設備宛如藍莓的專屬私人營養師,能夠依據藍莓不同生長階段的特性,精準把控澆水與施肥的時機和用量?!苯柚@一系統,種植者得以根據藍莓的實際需求,精確調控水分和養分供給,確保每一株藍莓都能在最佳環境中茁壯成長,極大提升了藍莓種植、施肥以及滴灌作業的精準度。
集約化發展 聯農帶農共富
“我一天務工8小時,可以賺200多元,以前只能外出務工,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還能照顧家里,真的多虧了藍莓產業?!备L镦偞迕窭顬殡p滿臉笑意。在為期4個月的藍莓采果期,藍莓基地平均每日可提供600個崗位。在攀枝花市鹽邊縣桐子林鎮金河村,每到藍莓豐收季,也會雇傭大量村民幫忙采摘,為當地農民帶來就業機會。
目前,福田鎮已建成6個藍莓基地,全鎮4個村成立集體聯合公司與紫約農業科技公司開展深度合作,實施全域藍莓倍增計劃。公司負責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和銷售渠道,而村民則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產業發展。
攀枝花藍莓產業的蓬勃發展,還得益于全市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推動了藍莓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也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聯農帶農效果明顯,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推器。
“企業+集體經濟”“家庭農場+集體經濟+企業”“示范戶+集體經濟+企業”等利益聯結模式,讓百姓的“錢袋子”真真切切鼓了起來。據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藍莓產業去年帶動群眾增收3000萬元,其中村民流轉土地收入455萬元、勞務收入1850萬元、分紅收入695萬元,同時帶動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增長。
以藍莓產業為主題的農文旅融合發展也方興未艾。攀枝花市仁和區挖掘福田彝族水田支系文化內涵,建設藍莓文旅觀光采摘基地,打造藍莓文化旅游線路、藍莓文化主題民宿、民族特色美食、民族主題彩繪等特色文旅產品和服務,每到周末便吸引眾多市民前來體驗休閑采摘。東區銀江鎮阿署達村則依托城市近郊村的優勢,將藍莓基地打造成為集旅游、采摘、觀光、研學等于一體的特色基地,不僅為游客提供了親近自然、體驗農事的機會,也進一步提升了藍莓產業的附加值。
目前,攀枝花全市藍莓種植面積約3500畝,涵蓋全市所有縣(區)的多個鄉(鎮)。隨著這一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全國藍莓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已成為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產業力量。在推進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的征程上,攀枝花藍莓產業有望繼續發揮其地域特點、品質特色以及產業化集約化的優勢,不斷創新發展,為實現農民持續增收和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更多的探索經驗。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鐘欣 龐博 文/圖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監制:高雅 編輯:趙子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