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6只彩鹮現身青島即墨區田橫鎮當地灘涂濕地。作為朱鹮的近親,彩鹮現存數量比大熊貓更為稀少,被稱為“鳥中大熊貓”。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修復工程的推進,彩鹮在一些地區零星現身,但其蹤跡仍屬罕見。
灘涂覓食中的彩鹮 市民鐘先生/供圖
彩鹮現身田橫鎮灘涂
在青島某設計院工作的鐘先生告訴半島全媒體記者,酷愛攝影的他4月18日晚上聽朋友說在即墨區田橫鎮的灘涂濕地,發現了珍稀鳥類彩鹮。
“當時朋友還將彩鹮的照片發給我看了,感覺特別新鮮。”鐘先生說,“這種鳥體羽大部為青銅栗色,嘴長而下彎,呈黑色。”
灘涂覓食中的彩鹮 市民鐘先生/供圖
灘涂覓食中的彩鹮 市民鐘先生/供圖
鐘先生說,當時朋友和他說了,他還不敢相信,于是上網進行的對照,發現朋友拍的照片確實是彩鹮,于是19日一早,他就帶著相機、飲用水等,駕車從嶗山區趕到了60余公里外的即墨區田橫鎮的那片灘涂。
“那片灘涂上,當地漁民養了沙蠶。”鐘先生說,當時他到那片灘涂時,發現了在灘涂上覓食的彩鹮,他數了數,當時覓食的彩鹮總共有6只。
每天上百人趕來觀鳥
“聽當地一名漁民講,這6只彩鹮最早出現在4月11日。”鐘先生說,漁民在當地發現了這些從沒見過的鳥類后,而是靜靜觀察。當時,一戶養殖沙蠶的漁民見到了這些“不速之客”以沙蠶為食,同樣沒有驅趕這些鳥類。
這些罕見的鳥類具體是什么品種,什么名稱,漁民也不知情。當地漁民認為“吃不了多少沙蠶,就讓它們去吃吧”。
灘涂覓食中的彩鹮 市民鐘先生/供圖
灘涂覓食中的彩鹮 市民鐘先生/供圖
從4月15日左右,一些游客也發現了這些少有的鳥類,后來有鳥類專家發現出現在灘涂上的這些少見的鳥類是“彩鹮”。
田橫鎮灘涂發現彩鹮的消息不脛而走。之后的每天,從各地趕來觀看彩鹮的游客越來越多。
“我19日那天去的時候,灘涂上來了幾十輛車,觀鳥者有上百人。”鐘先生說,他是下午兩點多離開的灘涂,但仍有車輛前來。除了觀鳥者以外,還有很多鳥類攝影愛好者。
堪稱“鳥中大熊貓”
彩鹮的體重在480~800克,修長的體形,栗紫色的羽毛,在陽光照射下閃耀著綠色的金屬光澤,光澤隨著彩鹮的移動變化多姿多彩。因其數量稀少,曾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同時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早在多年前,上海動物園曾從國外引進9只被認為已在中國絕跡的“彩鹮”。
專家認為,彩鹮在中國的數量本來就不多,分布地區又十分狹窄,由于它們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沼澤的不斷消失和河湖面積的日漸縮減。使它們的數量日益減少。直到2009年,我國境內突然發現了這種鳥類的蹤跡。
之后,四川、河北、云南、新疆、陜西、浙江等地也零星發現了彩鹮。作為朱鹮的近親,彩鹮現存數量比大熊貓更為稀少,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擁有44.5公里海岸線和6萬畝灘涂的田橫鎮,多年來通過濕地修復等措施,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成為吸引彩鹮前來覓食的重要原因。彩鹮現身青島,這在青島尚屬首次。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永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