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鴻門宴”:關稅大戰的實質—
文|賈也
此次關稅大戰是特朗普政府以貿易戰為幌子,試圖迫使中國接盤美國35萬億美元債務危機的深層博弈。美國因產業空心化、財政成癮陷入結構性衰退,依賴美元霸權維持“全球生產-美國消費”模式。中國通過減持美債(從1.3萬億降至7590億)、推動人民幣結算(占比30%)反制,拒絕再當“接盤俠”。特朗普企圖以關稅戰施壓,但中國已識破其“鴻門宴”本質。
1.
先說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到底居心何在?
表面上看,是美國“掙的不如花的多”,呈現一副“我吃盡天下虧”模樣,可撕開這層虛偽面紗,背后卻是美國“產業空心化”與“財政赤字失控”交織的爛攤子,就像一艘千瘡百孔、搖搖欲墜的破船。
談及“掙錢能力”,產業空心化如同美國經濟的“蛀蟲”,正瘋狂啃噬美國經濟的根基。
一方面,產業外遷使得國內能“掙錢”的實體企業越來越少,工作崗位流失嚴重,原本的繁榮產業園區變得冷冷清清;另一方面,就業市場供大于求,勞動力議價能力被極大削弱,工資水平持續下滑,美國普通民眾生活愈發艱難。
美國“產業空心化”并非簡單的衰退,而是一種“病在骨髓”的結構性衰退:一是技術創新裹足不前,在關鍵領域難有突破,如芯片領域竟嚴重依賴臺積電,實在是科技強國的一大諷刺;二是產業鏈配套率低,難以形成完整高效的產業生態;三是勞動力老齡化問題突出,新鮮血液不足,整個產業發展暮氣沉沉。低端產業更是被中國等新興制造業國家輕松取代,美國鋼鐵產能急劇萎縮,曾經引以為傲的工業輝煌逐漸黯淡無光。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用來形容二戰后美國再合適不過。美國早已淪為過度消費的“癮君子”,無論是普通民眾瘋狂刷卡購物,追求遠超自身經濟實力的生活,還是聯邦政府毫無節制地大肆揮霍財政資金,都已深陷“超額消費”的泥潭而無法自拔。為了維持這奢靡的“泡沫”生活,美國政府竟玩起了“財政赤字”的危險游戲,憑借美元霸權和發債能力,讓全世界為其買單,這簡直就是明目張膽的經濟掠奪!
這種“用紙換貨”的模式,本質上就是美國開動印鈔機,肆意印刷美元,從全球各國購買實實在在的商品,迫使各國辛苦生產創造財富,卻只能換來不斷貶值的美元廢紙,構建起“全球負責生產——美國負責消費”的病態經濟循環。
至于負責生產的“大冤種”,我們中國當然是“頭號種子”了。中國原本計劃承接全球低端制造業,以“世界代工廠”的身份參與全球經濟分工,積累資金和技術。但憑借高瞻遠矚的“政策引導”和持之以恒的“技術升級”,中國成功逆襲,建立起覆蓋高中低端、全球最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一躍成為“全產業鏈霸主”。更為關鍵的是,在這條產業鏈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培養出了大量高素質、專業技能強的優質人才,生產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強大到令世界各國在眾多領域都難以望其項背。
過去,中國作為辛勤的“生產者”,處境卻異常艱難。一方面,為了維持美元體系穩定,持有大量美債,變相為美國人的奢侈消費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源源不斷地向美國出口物美價廉的商品,滿足其消費需求,卻僅僅只能從“貿易順差”這個冰冷的數字中尋求一絲心理慰藉。
中國!中國!中國!
但是,最終這點心理慰藉也被特朗普給徹底粉碎了。
特朗普這個政治“商人”上臺前,為了迎合紅脖子選民,獲取政治支持,在競選總統時信誓旦旦地承諾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然而,入主白宮后,他看到美國堆積如山的巨額美元債務,頓時慌了神,他仔細一琢磨,崗位流失,認為是中國搶走了美國的“飯碗”;再看看美債持有量最多的國家,還是中國;最后瞅瞅出口貿易從美國賺錢最多的國家,依舊是中國。于是,在特朗普狹隘的思維里,中國就成了美國所有經濟問題的“背鍋俠”,“中國!中國!中國”的怨念始終在他腦海中盤旋。這是特朗普無論在老拜登前還是老拜登后上臺都一而貫之的怨念,那就是針對中國。
但特朗普面對的中國,早已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開始追求平等與尊嚴,絕不再甘心自虐為全世界牛馬。美國針對中國的種種經濟打壓,反而讓中國人一致認為:是美國貪婪無比、毫無底線地剝削中國,又是美國“以怨報德”發動貿易戰來對付中國!
既然美國執意要搞“中美脫鉤”,那中國也只有果斷地“亮劍”,積極采取應對策略。一方面,中國逐年減持美元債,從2013年1.3167萬億美元的最高點,一路下調到2025年目前的7590億美元,將“頭號美債持有國”的燙手山芋轉手扔給了日本;另一方面,大力推動人民幣結算,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跨境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占比接近30%,不斷打破美元在國際結算領域的壟斷地位。
中國的這些有力“反制”,如同打蛇打七寸,直攻要害,讓美國在經濟和金融領域的處境愈發艱難。
時間來到2025年,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入主白宮,賊心不死的他妄圖變本加厲地對付中國。然而,此刻的美國早已危機四伏,美債危機如同高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眼看著就要重重地落下了。
要解決美債危機,特朗普自然又將目光盯向了曾經慷慨出手的中國。
2.
特朗普尋找中國幫助,原因就是現在美國問題大著,很可能洪水滔天。
2025年,美國背負著高達35萬億美元的債務,占GDP的130%,其中9.2萬億即將到期,這就是一顆威力巨大、隨時可能引爆的“超級炸彈”,將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拖入深淵。無論特朗普如何瘋狂出招,美聯儲如何絞盡腦汁應對,其背后都是一場圍繞美元霸權、全球經濟格局以及美國國家信用的生死博弈。
美債危機!
美國為了擺脫目前洪水滔天的債務困境,想了三個“損招”。
方法一,違約。這簡直就是自掘墳墓,一旦美國違約,其苦心經營多年的國家信用將瞬間崩塌,全球金融市場也會遭受毀滅性打擊。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將岌岌可危,甚至可能一夜之間土崩瓦解,資本市場陷入恐慌,一場全球性經濟危機將不可避免地爆發,美國也將成為全球經濟的“罪人”。
方法二,印錢。這種做法看似簡單粗暴,實則愚蠢至極,無異于飲鴆止渴。大量印鈔意味著美元信用破產,全球投資者勢必會瘋狂拋售美元資產,屆時美元匯率將如自由落體般暴跌,國內通貨膨脹將急劇飆升,美國經濟將直接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陷入惡性通脹與經濟衰退的雙重困境。
方法三,借新還舊。即通過發行新的債務來償還到期債務,但問題是,在減持美債的大背景之下,誰會犯傻到去購買如此巨額的新美債呢?日本、韓國等國家經濟體量有限,根本無力再額外承擔了,美國迫切需要像中國這樣的經濟大國像2008年那樣來當“接盤俠”。但時勢異也。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曾出于穩定全球經濟的考量,確實采取過類似做法,但如今外國持有美債的比例已從2020年的34% 降至23.5%,中國和日本連續三年減持美債,美國四處尋找新“接盤俠”的計劃屢屢碰壁。
怎么辦?到底誰來幫助美國?
于是,特朗普悍然對全球發動關稅大戰,妄圖通過政治施壓、貿易霸凌等手段,迫使那些被他簽署匯率升值協議的國家強行購買長期美債,或者將短期美債轉為長期(最好是100年期),以此解決美國的債務上限問題,實現股債對調的如意算盤。
很明顯,特朗普這一系列動作針對的目標正是中國。其實,他是有求于中國的,但特朗普的個性就是那種“寧我負天下人”的作派,中國未必能夠輕松就范的。于是,一場充滿算計與陰謀的金融“鴻門宴”就此拉開帷幕,其目的就是誘使中國再次成為美債的“冤大頭”,幫助美國緩解美元信用危機。所以,他一邊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給中國加關稅,另一方面卻無奈地表示我在等中國的電話呢?
但面對特朗普的美爹式“調教”,中國就是不給特朗普打電話,而是直接對線特朗普,你加我就跟,這樣互加幾個回合后,直接表示:隨便加了,你開心就好,我就退出 了!
說到頭,中國就是篤定心思,堅決不赴美債“鴻門宴”,談都沒給你談的機會!
3.
中國確實不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中國了,但更現實的情況是,中國目前的日子并不好過,中國經濟有中國自身的麻煩,處理起來也相當棘手,有些自顧不暇,更何況,這種麻煩正是源于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
也就是說,目前的中國想幫美國,不僅在國際道義沒有任何責任,而且在經濟層面也不具備這種能力。
那么,中國經濟到底有什么麻煩呢?
中國經濟正面臨著“三重困局”:一是外部貿易環境惡化,出口受阻,國內消費市場又未能充分激活,內循環難以有效啟動;二是長期依賴的土地財政模式難以為繼,房地產市場風險不斷累積;三是貨幣超發與通縮現象并存,經濟調控陷入兩難境地。
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如今都面臨著嚴峻挑戰。
出口受阻,原本依靠國際市場的經濟增長動力減弱,于是將希望寄托于國內消費,試圖通過刺激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然而“內循環”卻舉步維艱。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分配不均,貧富兩極分化嚴重,廣大民眾在教育、住房、醫療等方面支出巨大,不堪重負,根本無力消費。盡管中國貨幣超發總量已達到美英日三國之和,但由于兩極分化問題,資金大量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充分說明目前之中國,權力的性價比越來越高了),無法流入普通百姓的口袋,導致市場缺乏活力,非但沒有出現通貨膨脹,反而陷入通縮困境。可以說,不解決兩極分化問題,“內循環”就永遠無法真正暢通。
“內循環”(消費)無法支棱起來,一些地方政府又試圖回到依靠“土地財政”的老路。土地財政本質上是一種隱性稅收,地方政府、銀行和房產商形成了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地方政府為了增加土地出讓收入,有強烈的動機推高房價;銀行憑借房貸業務坐收漁利;地產商通過高杠桿運作獲取巨額利潤。在這個看似皆大歡喜的游戲中,實則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從 2021 年開始,以許家印為代表的地產商頻繁爆雷,房價被炒到極致,購房者掏空了“六個腰包”,不僅透支了未來三十年的消費能力,還導致中國經濟結構嚴重畸形,超六成的家庭資產配置在房地產領域。如今,“土地財政”模式已難以為繼,其對經濟的貢獻度也從52%下降至24%,而地方債務卻不斷累積,面臨到期壓力,“三駕馬車”中政府主導的“投資”也因此大幅縮水。
依靠老百姓“消費”拉動經濟受阻,依靠政府主導的“投資”也陷入了困境,在如此“雙殺”的無奈局面下,中國只能重新將目光投向“出口”,試圖通過出口貿易拉動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尋求突破
然而,此時的美國,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宮,為了解決美債危機,特朗普這個“老狐貍”深知中國經濟的痛點,打蛇打七寸,他明白中國對內依賴土地財政,如今土地財政已陷入困境;對外依賴出口貿易,出口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愈發關鍵。于是,特朗普悍然發動“關稅大戰”,妄圖迫使中國“上桌”和美國談判,從而簽訂城下之盟,幫助美國解決債務到期危機。
中國早已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交鋒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訓,堅決不會再次成為美債的“接盤者”。在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之前,中國也早有防備,看穿了美國一系列組合拳背后的陰謀,包括打“臺海牌”制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資產凍結相威脅、實施技術封鎖等如此狠打中國臉的手段,都是為了在貿易談判中增加籌碼,逼迫中國就范。
如今,特朗普要讓中國就范,基本不可能的了,畢竟世界形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美兩國經過長期的博弈,在諸多核心利益問題上已難以達成一致。因為美元體系的維持需要中國承接巨額債務,而中國的發展必須突破美元霸權的束縛,這是結構性矛盾導致的戰略困境,難以調和。
中美關稅博弈的本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在全球化退潮期的激烈碰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