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水泥土插芯技術在我國樁基工程領域應用發展迅速。
這是一種通過采用攪拌、旋挖、鋸式切割等工藝結合水泥土材料形成外樁后,通過自重、靜壓同心植入芯樁形成的復合樁體,即“水泥土插芯組合樁”。
水泥土插芯組合樁包含了種植法、靜鉆根植法、植入法等類型的非擠土樁及勁性攪拌法等類型擠土效應較弱的樁型,綜合造價比同樁徑的灌注樁低;又結合了預制樁及植入法施工的優點,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施工工藝。
眾所周知,樁基工程涉及地基基礎穩定和上部結構安全,其質量好壞與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施工設備、施工工藝和水平、地區經驗等眾多因素有關,且具有隱蔽性高、發現質量隱患難、后期處理成本高等特點,因而樁基工程質量檢測長期以來備受建設各方的關注。
因此,在總結實踐經驗和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為規范水泥土插芯組合樁相關檢測技術的應用,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數據準確、評價正確,為設計、施工及驗收提供可靠依據,近日,經由浙江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主編,浙江省土木建筑學會批準發布、實施了《水泥土植入樁檢測技術規程》團體標準(圖集編號:T/ZCEAS 1006-2025),適用于浙江省工業與民用建(構)筑物以及市政工程水泥土插芯組合樁的檢測與評價。
該規程共分13章,包括總則、術語和符號、基本規定、芯樁施工前檢驗、施工監測,以及系統介紹8種檢測方法體系,可以根據檢測目的、檢測方法的適應性、樁基的設計條件、成樁工藝等,按表3.2.1合理選擇檢測方法。
在檢測體系章節,規程不僅整合常見的靜載試驗、低應變法、高應變法等,還整合部分先進檢測技術,包括水泥土鉆芯法、磁測井法和旁孔透射波法。
其中,水泥土鉆芯法指,用鉆機鉆取芯樣,檢測水泥土外樁的長度、強度和均勻性,判定或鑒別外樁底部持力層巖土性狀的檢測方法。
磁測井法,是通過在芯樁中或樁側成孔,采用專業儀器測試測量井壁及其周圍介質的磁性參數來分析、判斷鐵磁性材料位置的檢測方法。
旁孔透射波法,是一種通過在芯樁樁頂或承臺頂部激振,同時在樁側與樁身軸線平行的測試孔中測量激振脈沖的初至時間和幅度沿孔深的變化情況,從而分析得到樁長和樁身完整性的檢測方法。
在檢測數量要求方面,規程提出,對符合檢測條件的水泥土外樁,鉆芯法檢測數量為單位工程不應少于0.5%,且不應少于3根。
相關主編單位人員表示,目前我國、浙江省均尚未有相應的技術標準指導水泥土植入樁的檢驗與驗收,編制《水泥土插芯組合樁樁檢測技術規程》將有助于更好的規范、引導此種采取水泥土植入法預制樁的應用,為其檢測與驗收提供技術依據與支撐,對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節約工程造價具有重要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