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深夜,李嘉誠旗下長和突然宣布了一則重磅決定,將以228億美元的價格把全球43個港口資產轉讓給美國財團貝萊德,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戰略港口以及管理系統也赫然在列。
該交易的消息一經傳出,輿論嘩然。因為這不僅創造了“全球港口業最大規模撤資”記錄,更因特朗普“收回巴拿馬運河”的威脅而成為中美地緣博弈的導火索。
巴拿馬運河被稱為“世界橋梁”,承擔全球6%的海運貿易量,中國80%的外貿運輸依賴這條航線。長和自1997年起便控制運河兩端港口,2021年續約至2047年。然而,面對特朗普政府“武力威脅收回運河”的施壓,李嘉誠卻選擇提前退場,將咽喉要道拱手讓予美國資本。
這場交易被外界視為“全球化撕裂時代的縮影”——商人逐利的天性,撞上大國博弈的鐵幕。
然而,僅僅一個多月后,美國再次出招。4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宣布對中國船舶及港口設備發起全面圍剿:中國建造或擁有的船舶停靠美國港口時,按凈噸位收取費用,初始每噸50美元,三年后增至140美元;對中國制造的船岸起重機、集裝箱、底盤加征100%關稅;
長臂管轄:限制非美國建造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進入美國港口,要求2047年前15%的運輸必須由美國船只承擔。
“這是變相的海上封鎖”。數據顯示,中國造船業占全球市場份額超50%,全球前十大港口中7個由中國運營。美國此舉意圖明確:通過抬高中國海運成本,削弱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導地位。英國《勞埃德船舶日報》警告,若中國采取對等反制,全球供應鏈將面臨“支離破碎”的風險。
作為全球第四大航運中心,香港的集裝箱吞吐量中有21%依賴長和旗下港口。一旦此次交易完成,那么貝萊德財團將獲得“戰時港口控制權”條款,這也將會為美方“封鎖中國海上生命線”埋下隱患。
長和近年累計拋售內地及香港資產超6000億港元,此次交易更涉及“一帶一路”沿線的23國港口。經濟學者關品方警告:“短視行為正在動搖中國參與全球貿易規則制定的根基。”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長和港口被“叫停”,但真實情況是該交易并未取消。近期有消息傳出,稱意大利財團也介入了長和的港口交易,這意味著,李嘉誠始終沒有放棄,甚至試圖通過引入第三方來淡化港口交易的政治屬性,來一手“貍貓換太子”。
在美方明目張膽對中國船只掄出“重錘”的情況下,李嘉誠售美港口的舉動,無異于是給對手“遞刀”。對此,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已發出嚴厲警告:“任何在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替敵人搖旗吶喊者,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從拋售英國電網到清倉全球港口,李嘉誠的“避險策略”暴露的不僅是商業邏輯,更是跨國資本的生存困境。分析指出,美國真正目標并非巴拿馬運河,而是借此敲打所有與中國相關的全球基建投資。
長和若僅出售巴拿馬港口,恐遭美國后續制裁;而打包出售全球資產,反而能換取短期利益。這種“斷臂求生”的選擇,折射出美國霸權的長臂威懾。特朗普政府的“港口費新政”與李嘉誠的撤資,共同指向一個殘酷現實:美國正從全球化推動者蛻變為“規則破壞者”。
但巴拿馬運河的百年滄桑早已證明:任何試圖通過武力或資本壟斷控制全球貿易的行為,終將得不償失。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李嘉誠結局取決其抉擇,我們需要的不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是敢于在驚濤駭浪中錨定國家航向的破冰者,商人可以“在商言商”,但國家利益沒有退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