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松濤 通訊員 王坤鵬
人間最美四月天,非遺傳承活力顯。近日,在濮陽范縣,國家級非遺項目(傳統戲劇)四平調、羅卷戲在全縣各鄉鎮今年已開展“送戲下鄉”活動100余場,市級非遺崔氏綠豆丸子和陳家老醋產銷兩旺,市級非遺胡氏面塑走進了學校實踐課堂,縣級非遺鐘氏掛面帶動村民致富勢頭正旺……,各級非遺傳承人靠著初心和堅守,在不同領域讓非遺釋放著經濟活力和傳統文化魅力,非遺保護傳承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范縣顏村鋪鄉鐘麻口村,村民在晾曬縣級非遺鐘氏手工掛面。王坤鵬 攝
市級非遺崔氏綠豆丸子第四代傳承人崔太美在集市準備加工丸子湯。王坤鵬 攝
據了解,范縣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擁有國家級、省級及市縣級非遺項目160余個,各級非遺傳承人240余人,非遺展示館、傳習所(傳承基地、點)等近30個。其中單在飲食方面,就有陳家老醋、崔氏綠豆丸子等11項市級非遺和周氏糕點、鐘氏掛面等50余項縣級非遺。
市級非遺胡氏面塑傳承人姜亞男走進范縣第三小學的實踐課堂。王坤鵬 攝
近年來,范縣通過人才發掘培養、傳承基地打造、“文旅+”活動舉辦等融合發展模式來加強非遺傳承保護力度,將非遺傳承保護與推進鄉村振興、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不斷把非遺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活力。
審核:張松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