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錢幣收藏趨勢是“越大越值錢”,可今天介紹的這枚“嘉靖通寶”,大到了一定程度,那就是無價之寶了!
它重達41.5公斤,直徑58厘米,厚度3.7厘米,比普通銅錢大了上萬倍,堪稱“車轱轆大的銅錢”。
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錢幣,還曾被視為“廢銅爛鐵”丟棄,最終卻逆襲成為國家一級文物,并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錢王”。
圖源網絡
明朝嘉靖年間,國家內憂外患,東南沿海倭寇猖獗,北方部落虎視眈眈。打仗要錢,可國庫空虛,嘉靖這個“老道士”急得團團轉。
這時,云南會澤(當時屬東川府)因盛產銅礦(占全國銅產量的80%),被選為鑄錢重地。
為了慶祝鑄錢局開業,工匠們鑄造了一枚巨型紀念幣:“嘉靖通寶”。它并非流通貨幣,而是開爐鎮庫的吉祥物,被高高懸掛在鑄錢局大門上,寓意“財源廣進”。
銅錢和小娃娃對比
明朝滅亡后,清朝接管了云南的鑄錢業。但這枚印著前朝年號的“嘉靖通寶”成了“不合時宜”的擺設,工人們舍不得熔毀,便把它藏進倉庫角落,一放就是幾百年。
直到1950年,新中國成立后,解放軍接管會澤鉛鋅礦時,一位名叫王榮的軍代表偶然聽縣領導提到“縣委有個大銅錢”。
巧的是,王榮前一晚剛夢見自己搬不動一枚巨錢,覺得冥冥中自有天意,便把這枚銅錢帶回礦山,奉為“鎮礦之寶”。
2002年在上海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枚巨錢在礦山檔案室沉睡了多年,直到1990年,一位錢幣專家發現它,并委托科研所鑒定成分。結果顯示,它的材質是90.81%的銅,還含少量銀、鋅、鉛,正是云南特有的“滇銅”。
2002年,它被正式移交會澤縣政府,并在“錢王之鄉”旅游文化節上亮相。同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證它為“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古錢幣”。
如今,它已成為會澤的“城市名片”,當地還仿造了一枚直徑22.6米的巨型雕塑,供游客“鉆錢眼”拍照。
會澤公園仿造的巨型銅錢
該雕塑以“嘉靖通寶”為原型,由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師謝秉漫教授精心設計,重達77777公斤,按原幣尺寸放大39倍建造,巍然屹立于城市中軸線上,成為會澤銅商文化的重要地標。
有機會可以去參觀一下,古泉愛好者看了之后肯定會震撼無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