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也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依法保護耕地,不僅是保護農民權益,更是穩定農業生產、端穩國家糧食安全“飯碗”的“國之大者”。然而,一些地方依然存在對耕地保護力度不足甚至破壞耕地的現象。
近來,本報收到讀者來信和網友留言,反映耕地被毀問題,希望當地有關部門保護耕地資源,維護好農民的根本利益。
——編 者
山西黎城縣:
農業園退出,數百畝耕地撂荒
①黎城縣數百畝耕地撂荒。
山西長治市黎城縣路堡村村民反映,村里600多畝耕地因為農業園項目爛尾,被撂荒10余年,已不具備耕種條件。
記者日前到達該村,看到緊鄰濁漳河與旅游公路的大片土地一片荒蕪。大量耕地地面已被水泥硬化,玻璃碴、碎磚頭、黑色塑料殼、白色泡沫塑料、鵝卵石等建筑垃圾隨處可見(見圖①)。還有的地塊上,鍋爐房、倉庫板房等建筑物仍未拆除。
村民劉先生介紹,2012年5月,村委會先與村里300多戶村民簽訂租地合同,再把800多畝地租給長治一家企業進行農業園項目開發,租賃期為12年,每畝地的年租金為1000元。
②旅游公路旁的撂荒耕地。
但多名村民反映,該項目始終未建成。除很小面積耕種過一兩年外,絕大部分土地10多年都沒有耕種過,處于撂荒狀態。
“直到去年,有關部門才把一些日光大棚設施拆除。但是地面沒有改造,建筑垃圾也長期堆積,前段時間才運走一些,仍殘留很多。”劉先生介紹,他家共有1.6畝地被租賃,從去年5月合同到期直到現在,土地也沒有任何復墾的動作。
“我們這里的土地緊靠水源,一年能種兩茬,種完小麥種玉米,每年產量很高。”村民路先生向記者介紹,2022年左右,村集體曾收回200畝集體土地,后來改造成高標準農田。記者看到,在撂荒地東側,麥苗青青,地邊立著一塊“高標準農田”的牌子。
“撂荒的數百畝土地和這塊地,原來條件都是一樣的。”路先生很痛心。
路先生向記者出示了當時村民和村委會簽訂的租賃合同,合同第六條寫道:“如遇特殊情況,園區難以生存,土地由甲方負責復墾。如果甲方同意由乙方復墾,甲方支付乙方每畝復墾費1000元。如果復墾金不足由縣政府負擔。”
③黎城縣數百畝耕地撂荒。
然而,劉先生、路先生等多名村民表示,道路、水渠、地塊耕土層都被破壞了,僅靠農民個人根本沒辦法復墾。劉先生說著,用腳在地里隨便蹭了幾下,就露出了灰色的水泥層,他說,水泥層有一指厚。一些地塊里還留著當時搭建大棚的石柱,上面連著鋼筋。
“這需要先挖水泥,清走垃圾,再墊土、過篩,才能恢復地力。我們普通農民清除不了啊。”多名村民表示,他們多次向當地政府部門反映該問題。但直到前年,企業才在少量地塊上種了一些玉米,但長出的玉米只有以前一半大小。“地塊被破壞了,這只能是形式上的部分掩飾,并沒有進行真正的整改。”
“農民沒有土地不行。”村民們迫切希望有關部門盡快復墾耕地,同時平整地塊、恢復田間的引水渠和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讓他們能早日種上糧食。
原標題:人民日報曝光 | 項目爛尾 山西黎城縣數百畝耕地撂荒多年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西頻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