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巴東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揚塵治理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關鍵環節,通過源頭防控、科技賦能、全民共治的系統性治理模式,推動縣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2024年全縣PM10年均濃度為3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0.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8.3%,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群眾對“巴東藍”的滿意度顯著提升,藍天白云成為常態風景。
一、高位謀劃,構建“全鏈條”責任體系
巴東縣堅持“生態優先、問題導向”原則,統籌住建、交通、環保、城管等多部門聯動協作,明確“源頭管控、過程嚴管、末端嚴懲”的工作路徑,細化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礦山開采、物料堆場等重點領域治理標準。通過定期督導、考核通報、責任倒查機制,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的治理格局。
二、精準施策,織密“立體化”防控網絡
(一)源頭管控“全覆蓋”。一是明確重點區域。制定《巴東縣城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實施方案》,對普通國省道、部分重點農村公路及平交路口、建設工地出入口、彎道陡坡等易帶泥上路和漏撒路段,納入揚塵污染管控重點區域,并通過季節性小修和應急搶修手段,提升路況質量,減少路面揚塵。二是嚴查路面灑漏。多部門協同聯動,持續深化“環保+執法+住建+交通”協作模式,累計出動執法車輛421余臺次,執法人員1933人次,完成柴油貨車路檢43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督抽測21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20臺,檢測車輛8191輛,查處超限超載運輸車輛44臺次、非法改裝車輛5臺次,卸載貨物1407.7噸。三是狠抓施工揚塵。嚴格執行建筑工地“六個百分百”標準,對涉及揚塵管控的在建項目,采用“日常+專項+隨機”檢查模式進行多輪次檢查,增設霧炮機臺、灑水車、圍擋、自動沖洗等設備設施。截至目前,巴東縣在建工地出入口硬化率100%,沖洗設施設置率100%,施工圍擋設置率100%,揚塵管控監管率100%。
(二)科技賦能“全天候”。嚴格落實《巴東縣“智慧工地”建設方案》,大力推進揚塵監測與視頻監控系統在重點項目中的安裝應用。2024年成功推動 22 個重點項目完成相關系統的安裝部署,實現數據實時、穩定上傳至監管平臺,初步構建起數字化、智能化的監管網絡架構。通過“人防+技防”雙管齊下,精準鎖定污染源,極大地提高了監管工作的效率與精準度,有效彌補了傳統人工監管模式的不足。
(三)分類治理“全周期”。對建筑工地推行“濕法作業+霧炮降塵”組合工藝,渣土運輸車輛在運輸過程中嚴格落實平裝覆蓋措施;對城鄉道路建立“分級清掃”制度,根據車流量動態調整灑水頻次;對礦山企業實行“邊開采邊修復”模式,從生產到運輸全流程管控揚塵。
三、全民共治,凝聚“同頻共振”治理合力
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開展環保宣傳,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揚塵防治知識,在工地、社區張貼標語海報,組織企業簽訂環保承諾書。開通揚塵污染舉報熱線,群眾可通過拍照、視頻等方式實時反映問題,形成“全民監督、全民參與”的治理氛圍。
下一步,巴東縣將持續鞏固揚塵治理成果,深化監管網絡架構建設,探索建立揚塵污染防治長效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執法監管,保持高壓態勢,堅決遏制揚塵污染反彈。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繪就“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畫卷,為建設“美麗巴東”提供堅實環境保障。
來源:恩施州生態環境局巴東縣分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