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樂山市發(fā)布了全新的城市宣傳語“我心向往 樂山樂山”及城市Logo。此次設計完全舍棄了樂山標志性的 “樂山大佛”、“峨眉山” 、“東風堰”等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元素,轉(zhuǎn)而以漢字“樂山”進行創(chuàng)作。
從整體設計風格來看,Logo采用了豐富的色彩和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來拼接出“樂山”二字。繁雜的顏色搭配容易讓人眼花繚亂,難以形成清晰、統(tǒng)一的視覺印象。相比之下,經(jīng)典的樂山大佛形象簡潔而深刻,早已成為樂山的標志性符號,深入人心。
英文部分的設計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LESHAN” 鏡像反著放置,完全看不出為什么?難道就是要體現(xiàn)與眾不同的叛逆精神嗎?對于正常人來說,理解這一設計的含義可能存在一定難度,進而影響他們對樂山的好感度與認同感。
從實際應用角度考量,該Logo在一些場景中的呈現(xiàn)效果也欠佳。例如在城市建筑外立面、公交車身等較大面積的展示場景中,復雜的圖形和色彩在遠距離觀看時容易看成是叛逆青年的涂鴉,無法有效傳遞城市文化。
此外,樂山城市新Logo的設計元素不夠統(tǒng)一,英文字體與漢字 “樂山” 的風格相差較大,顯得不協(xié)調(diào)。Logo中的元素之間缺少細致推敲,整體給人的感覺是設計經(jīng)驗不足,像是一個小地方請的小設計公司設計的欠考慮的作品。樂山市此次發(fā)布的城市Logo有創(chuàng)新,但在視覺效果、文化傳播以及實用性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能充分展現(xiàn)出樂山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與價值,與大眾對樂山城市標識的期待仍有一定差距。
樂山市公開征集入圍的LOGO,一半都是“投稿騙子”們的作品。
城市Logo的設計并非易事,它需要在簡潔與內(nèi)涵之間找到平衡,在創(chuàng)新與傳統(tǒng)之間架起橋梁。樂山此次推出的Logo雖有新意,但在深意和城市文化關聯(lián)度的表達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希望未來樂山市能夠進一步完善城市標識系統(tǒng),設計出更具代表性、更具感染力的城市Logo,讓樂山的城市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Logo應當是城市文化底蘊的濃縮與展現(xiàn)。樂山作為一座擁有三千年歷史的古城,其文化博大精深,而新Logo卻靠簡單的圖形堆砌來呈現(xiàn),過于追求形式上的年輕化與時尚感,忽略了對樂山歷史文化深度的挖掘與體現(xiàn)。那些細碎、尖銳的圖形元素,較難讓人聯(lián)想到樂山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以及獨特的自然風光,與樂山整體的城市氣質(zhì)契合度較低。(LogoDesign設計網(wǎng)評論/于明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