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是身體的語言,而我們的手是傾聽的耳朵。"
——VM創始人 Pierre Mercier
隨著肌骨康復和運動康復的發展,我們越來越發現,筋膜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運動肌骨康復的本質,其實就是筋膜的康復。
盡管有人對筋膜治療的有效性提出質疑,但大量研究表明,針對筋膜的治療確實具有顯著效果。
△《內臟松弛術對改善脊髓損傷患者二便障礙的分析》陳宏 王新
△《內臟松弛術對原發性痛經的療效觀察》葛歡 袁雅佩
至此,我們逐漸揭開了一個被長期低估的生理奧秘:
筋膜——這張貫穿全身的神秘網絡,正以令人驚嘆的方式重塑我們對人體的理解。
為什么這些看似簡單的筋膜療法能屢屢創造康復奇跡?答案藏在這張"生命之網"中。
筋膜系統與身體各系統的關聯性
筋膜,宛如一張無形卻堅韌的生命之網,以驚人的連續性編織出人體的第四維架構。它從顱頂延展至足底,將內臟、肌肉、骨骼、血管、神經這些看似獨立的部件無縫銜接,構建起一套超越機械力學的整體性網絡。
正如全息攝影中每一片碎片都蘊含完整信息,筋膜系統中任何一個微小的張力改變,都可能通過其連續性傳導至全身,引發連鎖反應。
(△紅色中樞神經系統、藍色內臟系統、綠色血管系統)
1
與內臟的關聯
筋膜通過其連續性將內臟器官緊密包裹,并維持其正常位置和功能。
(1)包裹與保護:筋膜像一個保護性的網,將內臟器官分隔并固定在特定位置,防止器官之間的摩擦和移位。例如,肝臟和腎臟被筋膜包裹,確保它們在身體運動時保持穩定。
(2)功能支持:筋膜通過其彈性和延展性,支持內臟器官的正常活動。例如,胃和腸道周圍的筋膜允許消化系統的蠕動和擴張。
(3)問題傳導:當內臟出現問題(如小腸感染或炎癥)時,筋膜的張力會增加,導致局部僵硬和活動受限。這種張力變化不僅影響內臟功能,還會通過筋膜的連續性傳導至其他區域,引發全身性的力學變化。例如,小腸的創傷可能導致腹腔筋膜緊張,進而影響到腰椎和頸椎的力學平衡。
(△這張圖代表里面有很多的毒素,身體結構的內在組織是受限的)
2
與姿勢的關聯
筋膜的張力變化直接影響身體的力學平衡和姿勢穩定性。
(1)力學傳導:筋膜通過其連續性將力從一個區域傳導到另一個區域。例如,足部的筋膜張力可以通過筋膜鏈傳導至膝關節、髖關節,最終影響到腰椎和頸椎。
(2)姿勢代償:當某個區域的筋膜張力異常時,身體會通過代償機制調整姿勢以減輕不適。例如,小腸的創傷可能導致腹腔筋膜緊張,進而引發骨盆前傾或腰椎過度前凸。這種代償性姿勢改變可能在短期內緩解局部壓力,但長期來看會導致其他部位的功能障礙。
(3)臨床觀察:許多姿勢問題(如駝背、骨盆傾斜或膝關節過度伸展)實際上是身體對局部筋膜問題的適應性表現。因此,在糾正體態時,必須找到問題的根源,而不僅僅是關注表面的姿勢變化。
(△筋膜張拉整體結構)
3
與神經的關聯
筋膜與神經系統的緊密聯系使其在神經傳導和情緒調節中扮演重要角色。
(1)中樞神經系統的包裹:筋膜通過硬脊膜、蛛網膜等結構包裹中樞神經系統,提供物理保護和支持。硬脊膜從顱腔延伸至脊柱,包裹脊髓,并通過外周神經與全身相連。
(2)神經傳導的調節:筋膜的張力變化會影響神經的滑動性和傳導性。例如,筋膜的僵硬可能導致神經受壓,引發疼痛或功能障礙。
(3)情緒與神經的相互作用:情緒問題(如壓力、焦慮)會通過迷走神經影響筋膜張力,進而影響內臟功能。例如,長期的壓力可能導致肩頸筋膜緊張,引發頭痛或肩部疼痛。反之,內臟問題(如胃部不適)也會通過神經反射影響情緒狀態。
4
與循環系統的關聯
筋膜通過其泵的功能輔助血液和淋巴循環,維持身體的代謝平衡。
(1)血管支持:筋膜包裹血管,提供物理支撐并幫助維持血管的彈性。例如,動脈周圍的筋膜通過其彈性和延展性,輔助血液的高效流動。
(2)淋巴流動:筋膜通過其網狀結構引導淋巴液的流動,幫助清除代謝廢物和毒素。例如,腹腔內的筋膜促進淋巴液的循環,維持內臟的健康狀態。
(3)循環障礙:筋膜的僵硬會導致血管和淋巴管的受限,影響代謝功能。例如,腹部筋膜的僵硬可能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暢,引發水腫或疲勞感。
(4)臨床意義:通過改善筋膜的彈性和流動性,可以促進淋巴和血液的循環,幫助清除代謝廢物,提高整體健康水平。
(△脊椎動物的循環系統)
理解筋膜的連續性特性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筋膜作為貫穿全身的結締組織網絡,其健康狀態不僅影響局部功能,還通過其連續性作用于全身,調節力學平衡和功能網絡。
這種宏觀的連續性特性,實際上與微觀層面的細胞結構存在深刻的關聯。
分子層面的支撐
現代細胞學研究表明,細胞內的結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過纖毛等連接纖維形成一個動態的傳導網絡。
這種發現徹底顛覆了傳統解剖學對細胞的認知。
△細胞的經典視圖
△現代細胞學(修正于Oschman)
1
傳統與現代細胞學的對比
傳統觀念:細胞內部各結構被認為是孤立的,彼此之間缺乏直接聯系(如圖左)。
現代研究:細胞內的纖毛等連接纖維如同精密的橋梁,不僅連接相鄰細胞,還將細胞核與細胞外環境緊密相連(如圖右)。
這種纖毛連接賦予了細胞一種獨特的“傳感機制”:當外界機械力(如觸碰或按壓)作用于身體時,這種力會通過纖毛傳導至細胞內部。細胞內的蛋白質會將機械信號轉化為化學信號,傳遞至細胞核。
由于細胞核只能解讀化學信息,這種轉化過程成為細胞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的關鍵。
2
機械力如何影響細胞
機械力過大:細胞核和周圍蛋白質會分泌更多保護性蛋白,以抵御過度機械力的干擾。
機械力輕柔:細胞核會接收到“放松”的信號,從而促進細胞的恢復與平衡。
△最上面是我們的皮膚,然后是淺層脂肪,然后是一層筋膜組織,然后是深層脂肪,深層筋膜
當手放在皮膚上的時候,就會有機械力順著筋膜系統一直往下傳入到我們的細胞里面。
這一突破性發現為筋膜療法提供了分子層面的理論支撐,解釋了為什么輕柔的手法能夠有效調節筋膜功能。
從微觀的蛋白質分子到宏觀的筋膜網絡,生命結構的精密聯動機制正逐步被科學所揭示。
(△內臟筋膜松弛術)
筋膜療法的科學依據
法國筋膜流派 VM(Visceral Manipulation)尤為注重通過輕柔、精準的手法,恢復因生理律動受損的內臟、結締組織及身體其他部位的正常功能。
這種手法通過調節筋膜張力,不僅能夠改善局部問題,還會借助筋膜的連續性作用于全身,進而恢復整體平衡。
通過手法干預,內臟筋膜松弛術能夠解決多種問題。其核心功能可總結為以下六大類:
對于治療師而言,當手放置在一個位置時,必須清楚內部的結構,包括筋膜解剖、內臟解剖以及身體內液體的循環,像淋巴循環、動靜脈血的循環等。
以肝臟為例:
肝臟解剖與功能
肝臟是身體最大的消化腺,也是重要的代謝器官,會受腹內壓及周圍器官的影響。在體內重1 - 1.5kg,體外重2 - 2.5kg,血流量達1.5l/min。
且肝和情緒息息相關,是我們釋放情緒的重要部分。當十二指腸韌帶受限時,腹腔壓力增加,乙狀結腸位置越低,壓力越大,直腸問題往往需要從肝十二指腸韌帶的處理入手。
內臟神經與肝臟關系
在人體的內臟神經分布中,右側的內臟大神經對肝臟有著直接的影響,并且還與膈神經存在著緊密的連接。而左側的內臟大神經則直接與膽囊相連。基于這樣的神經連接關系,當肝臟出現病變或功能異常時,由于內臟大神經同時關聯著膽囊和肝臟,這種神經信號的傳遞可能會引發肩頸部位的疼痛,且這種疼痛可能會出現在身體的左側、右側或雙側。
肝臟韌帶與筋膜結構
肝臟的冠狀韌帶匯聚于中間形成鐮狀韌帶,從鐮狀韌帶分出的筋膜包裹著肝臟,隨后向下延伸形成小網膜,并包裹住胃,這些結構共同構成了一個連續的筋膜系統。具體來說,膈肌下方的筋膜即為冠狀韌帶,冠狀韌帶匯聚后向下形成鐮狀韌帶,再繼續向下延伸則形成小網膜,其中包含動脈、門靜脈和膽總管等重要血管。一旦小網膜出現緊張情況,就可能導致這些血管的循環受到限制。
肝臟體表投影與觸診
通常肝上不會出現肋的痕跡,病變和炎癥時肝膨脹頂住肋骨,才會出現肋痕。肝的右側上緣在第4 - 5肋,右邊較高,左邊被心臟壓縮,在第5 - 6肋。肝的外側和后側都是肋骨,肋骨下緣是肝的下緣,左側肝邊緣在左側鎖骨中線正下第5 - 6肋。
肝臟與情緒、關節關系
肝臟和腎臟是人體重要的能量器官。肝臟與強烈的情感體驗(如痛苦、恐懼)密切相關。在進行相關檢查時,應關注肩關節的活動范圍以及肩頸部位的活動情況,因為肝臟的功能狀態與關節的活動度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原動律與能動律
原動律是內臟自發律動,分為膨脹期和收縮期。能動律與應力結構相互關系,運動及外在因素會影響內臟能動律。
(△右腎原動 膨脹期)
評估流程
評估流程包括整體傾聽、局部傾聽、問診、體態評估、仰臥位關節活動度彈性檢查等步驟。整體傾聽時,需先觸碰 2 - 3 次以激活感受器,再緩慢開展操作,若無感應則需重新進行。傾聽應從起始點持續至終點,以此精準確定受限位置。在明確受限位置后,可進一步感知局部能動律方向上的受限狀況。其中,膨脹期凍結通常指示器官自身存在病變,而消退期凍結則多關聯于流體排泄和液體運輸結構的問題。
筋膜治療原則
治療的原則是,對組織逐步加力,直至達到其彈性范圍,當組織開始產生反應后,隨之進行運動活動。強化法指的是,隨著組織活動的開展,持續施加壓力,即使在活動停止后,仍要繼續加壓,直至組織重新開始活動直至完全停止。而堆積概念則是指受限的力不斷疊加。
治療要點
當身體某處受傷時,所有組織都會趨向于 “擁抱” 受傷部位。這種張拉結構會導致筋膜向疼痛一側聚集。在進行治療時,治療師需用意念想象器官,清晰地擺放雙手。通常,治療進行 3 - 4 個回合后,要評估三個受限方向。例如,肝臟的手法主要是釋放原動律,即關注其膨脹和消退的過程。而中空類器官的治療方向與其他實質性器官有所不同。
前側旋轉
中部旋轉
中部-下側
身體變化與筋膜狀態
當身體出現問題時,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的比例會發生改變。結締組織隨之發生變化后,內部神經的滑動性以及血管的彈性都會受到相應影響。身體遭受創傷、經歷情緒波動、接受手術以及出現炎癥反應等,均會改變筋膜的狀態。
筋膜系統具有連續性,它連接著身體的所有器官,因此,對身體某一部位進行干預時,整個人體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課程預告
2025年4月26日-5月4日,康知了攜手美國Barral學院,帶來國際認證的內臟筋膜松弛術課程。這將是一個提升您專業技能、深入探索筋膜與內臟奧秘的絕佳機會。
課程將從以下維度展開:
筋膜評估技術:整體觸診、局部評估與抑制測試,精準定位受限區域;
內臟手法實操:肝臟、胃、十二指腸、膽囊等器官的律動恢復技術;
跨系統整合:結合神經、循環與姿勢調整,構建整體康復方案;
臨床案例解析:從腰背痛到生殖系統問題,探索筋膜康復的多元應用。
課程亮點:
國際認證講師Paolo Ricci親授,15年手法治療經驗;
原版引進Barral學院課程體系,涵蓋VM1-VM2核心內容;
小班教學,實操與理論結合,確保學員掌握核心技能。
報名詳情:
(1)時間:VM1(4月26-29日);VM2(5月1-4日)
(2)地點:鄭州
(3)費用:8000元/模塊/人
(△國際認證證書,僅作為模板展示)
內臟筋膜松弛術的靈魂是“聆聽”:只有身體知道,讓身體說話,身體會去擁抱受傷的部位。
筋膜康復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診療思維的顛覆。從細胞到系統,從局部到整體,讓我們共同探索這張"生命之網"的無限可能。
聲明:部分圖文為廣告,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