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醫藥大牛股、生長激素龍頭長春高新,昨日交出了一份令市場錯愕的成績單!
財報顯示,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134.66億元,同比下降7.55%;歸母凈利潤25.83億元,同比下跌43.01%。
受此消息影響,當日股價放量下跌5.27%。
這份財報的出爐,標志著公司長達18年的增長態勢走到了盡頭。
回溯歷史,公司營收從2004年的3.66億元一路攀升,到2023年達到145.66億元,持續增長的勢頭保持了18年之久。
據統計,公司股價在2004-2021年間最高漲幅約450倍,曾被無數價值投資者奉為圭臬。
然而從2021年開始,公司股價掉頭向下,至今已連跌5年。股價回撤幅度已超過80%。
(長春高新年線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2023年期間,公司凈利潤仍保持增長,從37.57億元增至41.41億元,再到45.32億元。
這意味著,市場預期的改變遠遠早于業績實際下滑——從股價開始下滑到2024年業績真正變臉,已經過去了整整4年!
這個業績雷,遲到了4年。這或許就是一堆人被套牢的原因吧。
知名博主“鵬哥投研”發文表示
我真的認識好多人被長春高新給套牢了,不僅套牢而且巨虧,現在公布業績又是大虧的,投資者都崩潰了
生長激素承壓,業績下滑
2014年,長春高新旗下子公司金賽藥業研發的全球首支長效生長激素產品(金賽增)上市,成為推動公司利潤增長的核心引擎。這種生長激素主要用于4-15歲矮小癥患兒。
憑借先發優勢,金賽增在國內享受了長達10年的市場紅利。
但從2022年開始,行業格局發生劇變。
在廣東聯盟集采中,金賽藥業水針劑降價70%、粉針劑降價57%;2023-2024年,水針等產品價格持續走低。
集采的沖擊,成為金賽藥業業績承壓的關鍵因素。
具體數據顯示,2024年金賽藥業實現收入106.71億元,同比下降3.73%,凈利潤26.78億元,同比下降40.67%。
其他子公司的表現同樣不盡人意:
百克生物收入12.29億元,同比下降32.64%,凈利潤2.32億元,同比下降53.67%;
華康藥業表現相對較好,收入7.62億元,同比增長8.48%,凈利潤0.52億元,同比增長38.80%;
高新地產收入7.56億元,同比下降17.32%,凈利潤0.15億元,同比下降80.09%。
此外,各項成本支出的大幅增加,也進一步侵蝕了利潤空間。
2024年,長春高新研發費用達21.6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5.75%,主要原因是子公司金賽藥業加快推進新產品研發,引入高端人才并提高研發待遇;
銷售費用44.39億元,同比增長11.81%,主要由于銷售人員增加,以應對集采后的激烈市場競爭;
管理費用12.02億元,同比增長25.59%;
由此可見,2024年長春高新業績變臉,是集采政策沖擊、費用高企與地產拖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有投資者認為,“業績雷總算爆發了”“未來幾年業績更加難看”。
盡管業績下滑,公司依然推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6元的分紅政策。
疊加此前以現金為對價、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回購注銷的4.20億元,共計14.67億元,分紅及回購金額占全年凈利潤的56.81%。
不確定性增大,第二業務的業績也崩了
如今,金賽增面臨著愈發激烈的競爭。
據悉,安科生物的短效生長激素價格比長春高新低20%-30%,在基層市場快速滲透;特寶生物的長效劑型已提交上市申請;諾和諾德的Sogroya在華III期臨床進展順利。
隨著這些競品的崛起,長春高新曾經獨占鰲頭的局面或將被打破。
生長激素尚未納入全國性集采,但廣東、福建等地的區域集采已導致價格大幅下滑。若2025年長效劑型被納入集采,金賽藥業的毛利率可能進一步下滑。
為應對潛在的競爭危機,長春高新選擇加大研發投入,加速新產品布局。
2024年,重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獲批上市,填補了國內高端輔助生殖市場的空白,預計2025年收入貢獻超5億元。
伏欣奇拜單抗作為國內首個抗IL-1β單抗,用于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已于2025年1月提交上市申請。
中國痛風患者超1466萬,該領域尚無國產藥物,上市后有望成為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重磅品種。
長春高新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有24款重點產品進入臨床階段。若未來有一款或幾款新產品成功爆發,公司將迎來新的增長點。
另外,2024年金賽藥業海外收入同比增長454%至0.99億元,長效生長激素在東南亞、中東等地的注冊進展順利。
不過,盡管增長迅速,其總體銷量目前依然較小。
當下,長春高新主要面臨集采壓力、創新藥市場表現不及預期,以及地產業務持續拖累等問題。
更令人擔憂的是,2025年一季度業績頹勢延續,其中營收29.97億元,同比下降5.66%;凈利潤4.73億元,同比降幅擴大至44.95%。
其中,第二收入來源的疫苗板塊,業績也崩了。
2024年,其疫苗業務對應的公司百克生物利潤下滑53.67%,是該公司分拆上市四年期間,第三次出現收入利潤雙降的情況。
2025年一季度,百克生物的凈利潤更是下滑98.24%,只剩下100多萬,已經接近虧損了。
結語
曾經頭頂生長激素光環的長春高新,如今已跌落神壇,輝煌不再。
未來,公司能否憑借創新藥和國際化戰略實現轉型,依然充滿未知與挑戰。
資本曾給予它100倍的超高估值,已一去不復返,一大堆人被套牢。
哎,借用李佳琦的話來說:有時候是不是該反思一下,真的不能怪市場,這么多年了,要多想想自己的原因?
(長春高新估值變化圖)
這事,你怎么看?!關注我們,評論區聊聊吧!
掃下方二維碼,直接進群暢聊~
— 往期推薦閱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