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維克多?施(Victor Shih)對中美AI競爭格局有著深刻見解。他指出,在AI領域,中國與美國已經勢均力敵,這一結果并不令人意外。
中國擁有龐大的工程及計算機科學人才培養體系,每年為行業輸送的人才遠超美國。不過,美國在全球人才吸引方面優勢顯著,其中不少頂尖人才都來自中國,這種人才虹吸效應成為美國AI發展的重要支撐。
維克多?施進一步分析,當前美國初創企業資本市場的運作狀況優于中國,但如果市場動蕩演變為長期衰退,這一優勢很可能被削弱。
參考斯坦福大學發布的《2025 AI指數報告》,能夠清晰看到中國在人工智能相關出版物與專利數量上已實現領先。中國AI技術的突飛猛進,得益于國家層面的政策扶持與高瞻遠矚的戰略規劃。在科技發展道路上,中國始終致力于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減少對外依賴,這種發展理念為AI產業的崛起提供了堅實保障。
對美國而言,DeepSeek R1的崛起釋放出強烈信號,它已經具備與美國頂尖AI模型抗衡的實力。即便后者依托先進計算機組件,仍無法拉開與中國的差距,這一態勢顯著加劇全球AI競爭的烈度。為搶占技術高地,中國科技巨頭、初創企業與頂級高校展開深度合作,形成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
當前中國AI領域呈現多元競爭態勢。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老牌科技巨頭持續發力,在各自優勢場景中深化AI應用。與此同時,智譜、MiniMax、月之暗面等初創企業迅速崛起,以極快的創新速度推出特色產品,并吸引大量資本注入,共同推動AI生態繁榮。例如騰訊推出的混元T1模型,已成為能與DeepSeek及阿里、百度新模型同臺競技的重要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企業普遍推崇開源模式,這種模式雖能加速技術創新、強化行業協作,但也面臨營收困難、技術安全難以確保等現實挑戰。此外,中國高校在AI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產出大量高質量論文,例如,北京大學自2022年起一直占據AIRankings榜首。
DeepSeek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大學充足的人才儲備。其創始人梁文峰畢業于浙江大學,團隊中有很多成員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中國,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已全方位滲透,從AI前沿理論研究到實際應用場景開發,已形成無縫創新鏈條。
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詹姆斯?劉(James Liu)回憶道:“我在北京大學讀書時,每周都能看到大批AI專業的學生畢業,或是完成學業后投身創業,這樣的新聞每周都有?!?/p>
不過,中國AI產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美國實施芯片出口限制,對中國AI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造成一定阻礙。盡管外部壓力存在,但中國AI人才回流趨勢顯著。例如,知名AI專家朱松純從美國加州大學畢業后回歸,目前擔任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以及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學院院長等重要職務。
朱松純最近在演講中明確表示:“通過中國思維創造世界級技術,這是我們的目標和責任所在?!彼€強調,在通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完全有能力占據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