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個小區幾乎都有一到兩家驛站。
除了收發快遞,驛站還扮演了居民們生活中各種重要角色,問路、取貨、生活工具共享……
在網購與物流高度發達的現代都市,驛站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物流終端屬性。
它扎根社區、聯結千家萬戶,逐漸成為 “一公里生活圈”中最具人情味的場所。驛站不僅為老人提供送貨上門服務,還為年輕創業者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為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便利:
比如,作為拼多多驛站老板的李世佳,就在門口放置了一把小推車,方便居民們隨去隨用;
00 后的驛站老板張庚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時候,還會將手邊的紙殼送給小區阿姨,幫助阿姨增收;東北漢子茹長有經營著 3 個拼多多驛站,因為他配送及時,當地村民敢“肆無忌憚”地在網上購物了……
在包裹的流轉間,驛站通過與居民的互動,悄然重塑著社區生態。
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可以透過驛站這一城市生活的關鍵節點,探索如何以商業力量激活社區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同時構建兼具溫度與功能的空間,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以下是關于小區驛站的真實故事:
文 | 常寧寧
編輯 | 卓然
“老板,我拿你這個手推車用一下啊,等下來還。”
每天,李世佳都會收到無數次這樣口頭借車的 “招呼”——沒有任何押金、借據,甚至大多數情況下他連對方名字都不知道,只大致知道對方生活在這個小區,來拿過很多次快遞,“看上去很眼熟”。
每一次,李世佳都會毫不猶豫同意:“用完了放門口就行。”盡管如此,在這個 8000 人的巨型小區里,李世佳的車從來沒有丟過。
90 后的李世佳是遼寧省營口市一名拼多多驛站老板,他所在的小區超 7 成居民是老年人。
“這些老人很喜歡網購,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快遞,有時候得折返幾次才能收完?!?/strong>為了方便這些老人運輸快遞,李世佳特地配備了一輛手推車,放在門口供大家隨意使用。
圖 | 李世佳每天在不大的驛站里忙碌,工作基本可以自己來完成(沈曉凱 攝)
有時候遇上居民們買了大件、扛不動的情況,李世佳還會主動提出:“留個門號,等會我給你送過去?!?/p>
時間久了,李世佳經營的這間 50平方米的拼多多驛站成了小區里最 “熱鬧”的地方:
每當有新騎手不認識路時,會繞過來找他問路;想要租房的人,會找李世佳打聽“行情”;獨居的年輕人,會直接把貴重的東西寄送到這里,讓李世佳幫自己當個“開箱見證人”;甚至有人來取快遞時,見李世佳忙不開,會主動幫忙找快遞……
就連小區居民網購或者手機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也是到拼多多驛站找李世佳幫忙解決。
李世佳曾經花費一個半小時,幫助小區里一位 “忘記自己在哪個平臺下單”的大爺,在一個不起眼的小程序里找到訂單并退貨。自那以后,大爺逢人就夸李世佳 “靠譜,比自己的兒女還耐心”,還時不時特意繞到驛站和他打個招呼。
隨著網購越來越發達,驛站早已超越 “收寄點”的原始功能,逐漸成為居民家門口 1 公里范圍內,最具 “人情味”的空間。
這一點,80 后的站長茹長有深有感觸。
茹長有在黑龍江綏化市的 3 個鄉鎮分別開了 3 家拼多多驛站。綏化市位于松嫩平原的呼蘭河流域,當地農田肥沃,鄉村人口超 194 萬人,有極大的購物潛力。
“以前我們這里買東西不方便,村民們想添大件,要么得算好時間去城里買,要么得找人去鎮上代收點拖回來?!币驗橘徫锊环奖?,村民們在購物時格外 “拘謹”,生怕買錯了售后麻煩。
可當茹長有在鎮上開了拼多多驛站、每天按時將快遞運輸到周圍 5 個村子指定的超市站點后,茹長有發現村民們購物熱情燃燒了起來,更催生了"種草經濟":
收到新奇商品的村民會主動分享鏈接;那些留守在村子里的家人,也會通過拼多多驛站,把家里的味道寄給在外的游子。
“這些交流都是建立在拼多多驛站這個空間之上的?!比汩L有說。如今茹長有的驛站每天要處理超過 2000 件快遞,且還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
而 00 后張庚通過拼多多驛站,在小區里收獲了許多“忘年交”。
張庚的驛站在哈爾濱一個擁有3000 多戶居民的大型小區里。每天,他都會將多余的紙箱和包裝袋整理好,送給小區打掃衛生的阿姨。阿姨在張庚忙不過來時,也會主動到他的驛站幫忙找件、出庫,時不時給張庚帶一些老家的特產。
圖 | 張庚和女友是生活和驛站工作里的好搭檔(程藝輝 攝)
對那些沒簽合同但想在店里暫存快遞的小哥,張庚不僅不收取費用,還安排了專門的架子安置這些快遞;出于情誼,快遞小哥們主動將沉重的快遞送到老人家里,幫張庚節省了很多時間。
正是有了這些 “人情味”,拼多多驛站成為承載新型城市關系的空間,以獨特的方式見證著生活的滾滾紅塵,為我們的生活增加煙火氣。
經營拼多多驛站并非輕松之事。除了需要看店,由于每天 “進票量”巨大,各大購物節期間更甚,站長們需及時出入庫快遞并配送。
但觀察茹長有、張庚、李世佳這些站長,會發現他們經營拼多多驛站后,收入見漲,狀態比最初好了許多。
張庚說:“拼多多驛站給了我底氣?!?/p>
他坦言,自己和所有年輕人一樣,剛畢業時,有過一段漫長的迷茫期,“我不會手藝,不知道自己適合干什么”。
他做過一段時間的醫美銷售,月薪三千,去掉房租和生活開銷所剩無幾。母親突發疾病需要手術時,他連500元都拿不出來,只能眼睜睜看著兩個姐姐東拼西湊。
盡管家人安慰他"年輕人沒錢是正常的,未來會好起來",但那種無力感深深刺痛了張庚。
創業開起拼多多驛站后,張庚的月收入達到一萬五。“賺到錢后,整個人都自信了,日子也越來越有盼頭?!?/p>
如今,他和女友租住在兩室一廳的房子里,養了兩只貓和一條狗,實現了“燒烤自由”,過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圖 | 通過拼多多驛站,張庚和女友有了溫暖的小家,過上更好的生活(程藝輝 攝)
更重要的是,他終于有能力分擔家庭責任。今年過年,他第一次給母親包了1880元紅包,母親的開心讓他倍感欣慰。
“當我意識到自己有能力照顧家人后,我才覺得自己算長大了”,張庚說。
同樣因忙碌而感到幸福的,還有李世佳。
在開這家拼多多驛站之前,李世佳在工廠工作,他和妻子收入微薄。女兒出生后,家庭經濟捉襟見肘,"一雙兒童鞋就要兩三百",他常因無法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而感到愧疚。
驛站經營起來后,李世佳發現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夫妻倆不僅收入大增、能給孩子提供更優渥的生活條件,還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就算妻子失業我也不怕了”。
圖 | 在快遞到站點后,李世佳和家人要快速整理好以便客戶領?。ㄉ驎詣P 攝)
“這就是快遞行業的魅力,你用 80 分力,就能掙 80 分力的錢,用120 分的力,就能掙 120 分力的錢,越能干越能掙。”李世佳說。
還有不少人正通過拼多多驛站擁抱新生活。
2018 年,茹長有的妻子罹患癌癥,為其治病他欠下巨債。經過 4 年艱辛治療,妻子依舊遺憾離世。
“我的悲傷和無助早已耗盡,但我有孩子要養,必須向前看,掙錢還債才是最要緊的?!比汩L有說。為了盡快償還債務,茹長有投身 “努力就有回報”的拼多多驛站,連開三家。
拼多多驛站為站長們帶來了切實的改變。它不僅提升了收入,更賦予了站長們重新定義人生價值的可能性。
黑龍江伊春的站長谷文龍就是典型例子。
這位80后站長自學生時代起就癡迷網絡小說,也曾想揮筆笑傲江湖,但現實讓他擱置了夢想。直到發現驛站這種“新業態”后,不用再東奔西走的谷文龍才沉下心來創作。
如今谷文龍每天早上8點開門,處理完驛站事務后,會邊聽小說邊構思自己的小說情節,再通過AI輔助創作,試圖在平行世界里重拾少年時的英雄夢。
據考證,驛站最早出現于秦朝時期,當時建設驛站,是為了給出行的官員、士兵提供一個簡單的休整地點。
從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辟 “絲綢之路”以來,驛站開始在歷史長河中扮演著連接與激活商業的關鍵角色。
到了當下,電商平臺的興起使得創新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更廣泛的人群,驛站內涵變得更為豐富,重要性不言而喻,拼多多驛站應運而生。
2020 年 8 月,從農產品起家的拼多多推出多多買菜業務,通過 “線上下單 + 線下自提”的半預購模式,提供便捷的社區團購服務。目前這項該業務已覆蓋內地除西藏之外的 30 個省級行政區,全國 70% 的行政村開設了提貨點。
作為農產品上行業務的配套,隨后拼多多又推出“拼多多驛站”,提供快遞包裹代收、代派等服務,既方便多多買菜、拼多多用戶取、遞快件,也為廣大用戶提供多元的“最后一公里”服務,進一步完善了觸達村鎮的高效農副產品流通網絡。
茹長有的驛站不僅方便了村民取貨,附帶的小超市每月還能多賺兩三千元。他見證了村民們通過拼多多平臺買到質價比更高商品的歷程。
“種子、種雞、肥料……”在茹長有看來,驛站真正幫助村民打破了物流困境,讓村鎮融入了全國物流網絡。
除此之外,驛站依托成熟的 “多多系統”及幫扶政策,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得以高效運營驛站,帶動就業。
對于缺乏積蓄和經驗的 00 后創業者(如張庚)而言,拼多多驛站創業門檻低、對新手友好。
圖 | 更多人在社區內的拼多多驛站找到工作,兼顧工作和家庭(莫根源 攝)
“算下來準備幾萬元就能開店?!睆埜硎?,“多多系統”使用成本低,前兩年還可免短信通知費,站點每月發貨量達到一定數目,可以享受相應補貼的扶持,極大減輕創業壓力,拓寬了年輕人“家門口就業”的選擇。
為了支持這些行業新人,“拼多多驛站”特別研發了分揀教學系統,通過理論、情景模擬和駐店實操的培訓,確保站長快速掌握智慧倉儲管理、社群運營等核心技能。
拼多多驛站的社區經營模式兼具經濟性與人情味,是普惠式創業的典型代表。從技術到服務,從就業到增收,拼多多驛站不僅優化了物流網絡,還讓站長和社區居民的生活發生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商業的革新從來不止于技術層面的革新,幫助人們生活得更好,才是革新的最終目的。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均采用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