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長津湖戰役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士兵,他一個人埋葬了40多名美軍士兵。
可是這樣一個大英雄,竟然時至今日也能找回他的骸骨,可謂尸骨無存,讓人扼腕嘆息。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抗美援朝的時候,涌現出來的英雄人物那可是太多了。
當時,志愿軍的武器裝備水平跟美軍相比,還是有非常巨大的差距的。
想想看,在開國大典的時候,我們連湊夠檢閱用的飛機都不夠,無奈之下,只得讓我們的空軍戰士先從天安門廣場的上空飛一遍,掉個頭,再飛一遍。
由此可知,在新中國建立的初期,我國雖然能拿得出數量不少的軍隊,但卻極端缺乏現代化的武器。
尤其是應對現代戰爭的空軍,海軍,在當時那可都是非常弱的。
這樣的軍隊格局,在入朝作戰的時候,就顯現出了巨大的劣勢。
美軍在入侵朝鮮的時候,不管是步軍和機械化部隊,還有空軍和游蕩在周邊海域里的海軍,可謂陸海空三位一體。
而我軍在當時還是主要以步軍為主,僅有的機械化部隊也很難與美國軍隊去比拼實力。
在這樣的局面下,我軍能夠收獲勝利,那是相當的不容易的。
那么面對裝備的劣勢,我軍到底是如何一步步逆轉戰場的局勢的?這說起來,還真的是非常心酸的。
楊根思,就是抗美援朝時期的一個代表人物,盡管不能通過楊根思的事跡,窺探到抗美援朝的全貌,卻能夠通過他,想象到在抗美援朝的過程里,志愿軍戰士的艱苦奮斗。
事情是這樣的。
楊根思是一個參加過解放戰爭的老兵。
其實用“老”字在這里不準確,畢竟,楊根思出生于1922年,到1950年的時候,也才28歲。
這個年紀,確實跟“老”是一點不沾邊,但是他在1944年的時候就已經入伍了,到了1950年已經有超過5年的軍齡,可不就算一個老兵了么?
其實,我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乃至于后來的抗美援朝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三個不同的戰爭中,我軍始終都是技術和裝備落后的一方。
槍炮不夠,拿人來湊,拿戰術來湊。
因此,我軍素來有英勇頑強和戰術靈活的作風。
在這樣的特點加持下,別看槍炮的力量比敵人小,但是卻能夠通過靈活的戰術,多變的策略以及最關鍵的,頑強不屈的精神,在若干艱苦的戰役中取得勝利。
而楊根思一戰成名的,就是長津湖戰役。
長津湖戰役是怎么打的
打長津湖戰役的時候,可是非常艱難的。
1950年11月29日,別看還沒到隆冬時節,但當時,長津湖一帶的氣溫已經跌至零下30度以下,妥妥的極寒天氣。
這個溫度,就算是常年生活在東北的老東北人,面對這樣的氣溫,那也是只敢在家里貓冬。
可是志愿軍士兵不但不能躲著,還必須在陣地上堅守,你就能夠想象長津湖戰役的基礎條件到底是差到了何種地步。
當時楊根思和他的戰友主要負責長津湖小高嶺這一帶的陣地。
戰爭一開始,美軍打的毫不留情,不但步兵,機械化部隊瘋狂涌過來,天空上還有一架架的飛機,地面上還有炮兵在配合。
就這么說吧,我軍的士兵,還只能依靠血肉之軀想方設法的擋住敵軍的時候,美軍士兵這面已經是陸空部隊協同作戰了,你就說這個差距有多大?
當是戰役一開打,我軍很快就陷入到被動之中,畢竟美軍的鋼筋鐵甲實在是太厲害了。
可是我軍士兵也不是吃素的,雖然沒辦法在裝備上拉平與美軍之間的差距,但是在戰術上,我軍可就太了不起了。
要知道,炮兵和空軍協同作戰的最大威力,就是在兩軍保持一定距離的時候。
因為這個時候,兩軍尚未短兵相接,陣地上幾乎清一色都是一方的士兵,只要無腦的把炮彈和炸彈丟過來就完事了。
可是等到兩軍靠近的時候,炮兵和空軍的作用就不大了,總不能無腦的丟炸彈,到時候,敵人沒打到,反而是把自己人給打沒了。
所以,楊根思非常清楚,我軍必須要忍,只要忍到美軍靠近我軍陣地的時候,那就是機會。
果不其然,等到美軍距離我方前沿只有30米左右的時候,美國空軍和炮兵的攻擊戛然而止,而就在這個時候,蟄伏很久的志愿軍士兵在楊根思的一聲號令下,迅速開火。
重機槍,手榴彈,我軍的這些裝備雖然比不上美軍的,但一起擊發的情況下,那威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畢竟就算是美軍裝備先進又如何?戰場上還是鮮活的生命做屏障,面對槍炮,那也是脆弱的。
果不其然,手榴彈在敵人的腳下炸響的時候,美軍士兵也是倒地一片。
因此,別看在有距離的時候,美軍不可一世,但真的到短兵相接,要搶奪陣地的時候,美軍那也怕呀,一通輸出之后,美軍也不得不退下去,暫避鋒芒。
就這樣,我軍堅持住協同作戰之后,只要進入到短兵相接的時候,優勢就立刻出現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楊根思帶著三十多個弟兄,竟然扛住了美軍一天一夜的進攻。
美軍遲遲拿不下小高嶺陣地,也是相當頭痛,沒想到人數不多的志愿軍竟然這么難啃。
但事實上,楊根思和弟兄們雖然打的頑強,但損失也相當大,到了第二天,原本30多個人的隊伍,已經只剩下六個了。
在這個時候,楊根思已經做好了同歸于盡的打算,畢竟,在本就懸殊的戰力的條件下,我軍減員如此之大,這個仗還想要有勝利的可能性,就只剩下拼命這一條路了。
于是,楊根思給剩下的幾個弟兄打氣加油,這個時候,六個人都已經殺紅了眼,大不了就是一條命交在這里了;
但就算是死,也不能讓美國人輕易的占領陣地,就算是亡也要讓美國人脫一層皮才行。
果不其然,在經過又一輪抵抗之后,整個隊伍只剩下楊根思和另外一個兄弟。
楊根思看著兄弟,心中悲涼,他知道,馬上自己的隊伍就要全軍覆沒了,于是,他把唯一一把重機槍丟給兄弟。
在當時,重機槍已經是我軍最先進的武器,相當重要,所以,下了最后一個命令,要求兄弟保護好重機槍,帶著槍撤退,而他則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這個時候,陣地上只剩下他一個人,一個人在,陣地就不會丟,這是志愿軍最令人動容的地方。
楊根思把守的小高嶺,除了他之外,只剩下一包炸藥和三顆手榴彈,這是他抵擋敵人的最后屏障。
終于,美國人的第九次攻擊到來了,這一次,又是同樣的路數。
要知道,機械化戰爭和空軍,最容易出戰績的就是面對大波敵人的時候,畢竟這個時候目標明顯,炮彈可以精確擊發。
但是當陣地上只有楊根思一個人的時候,只要他沉得住氣,飛機大炮根本就找不到他的位置,自然也就沒有任何威力可言了。
這個時候,美國人也只能硬著頭皮上,靠步軍來肉搏。
可是經過前面八輪進攻,美國人傷亡也大,關鍵還沒打下來,所以到了這個時候,美國人自己也打鼓了,他們根本搞不清楚陣地里還有多少志愿軍士兵。
也正是因為美軍的猶豫,這也給了楊根思非常充足的時間去準備。
等到美軍士兵走一步停一步的靠近到足夠近的位置的時候,楊根思非常聰明的拉響了三顆手榴彈的引線,并且丟向了三個不同的位置。
在巨大爆炸聲之中,美軍士兵本能的避開手榴彈,也正因如此,一群士兵被聚集在了一起。
與此同時,楊根思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勢頭,背著炸藥包沖進了這群美國大兵的中間,隨著一聲更巨大的爆炸聲,楊根思與四十多名美軍士兵一同葬身在炮火之中。
遺憾的是,盡管楊根思取得了這么卓越的貢獻,但是在戰場上,卻連他的骸骨都沒有找到(極寒+后續美軍炮火覆蓋)。
盡管后來給他授予了特級戰斗英雄的稱號,連朝鮮都為楊根思建立了一座楊根思英雄紀念碑。
但楊根思始終沒能入土為安,也讓后人感慨唏噓不已,愿英雄心安,現在大好河山已經安然無恙!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