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RA、ID.EVO、ID.AURA、全新純電動車型A6L e-tron,全新AUDI品牌的首款量產車型奧迪E5 Sportback……4月22日,當大眾汽車集團在上海發布5款戰略新能源車型后,所有人都在評價產品的好壞、快慢,而我的感受卻是心疼大眾中國董事長貝瑞德!
之所以說心疼,不是矯情,而是這個德國人真的不容易!從2022年8月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負責人身份來到中國,到2025年4月拿出5款全新商業模式下的本土化開發車型。兩年半的時間,這不是什么按照過去數十年在中國發展經驗里的大眾速度,而是建立起全新大眾在華發展體系的“貝氏速度”。
為什么會有這種感慨?因為看貝瑞德帶領大眾汽車集團這兩年半的變化過程,遠比看這五款戰略車型的結果更精彩。
都知道大眾汽車集團全球CEO奧博穆和貝瑞德是好朋友,但也正是因為關系密切,貝瑞德太清楚大眾安排他來中國的任務。2022年的貝瑞德干了三件事,讓整個公司快起來,拜訪能認識的所有中國合作者,了解和認識大眾在電動與智能化發展的核心問題。記得貝瑞德剛剛上任第一個月,大眾ID.車機黑屏,嚴重時甚至連動力都無法輸出。貝瑞德不能接受這種情況,在他的認知里,大眾在中國對新事物的理解,不能完全按照大眾自己的模式,大眾是時候在中國走出去交更多朋友了。
改變一個人都很難,更不要說改變一個體系。貝瑞德從茶水間開始,要求每一個人動作快起來。為了讓大眾更開放,貝瑞德拿起手機和各種朋友合影。一個德國人,將自己每天所見所聞發到社交平臺,你以為他真的是喜歡嗎?錯了,一個企業家的每個舉動,和他自己的好惡已經無關了。貝瑞德的舉動在刺激整個大眾體系,在中國必須用新思維、交新朋友,才能干出新事業。
2022年11月17日,來到中國工作超過三個月后,中國汽車市場給了貝瑞德足夠的沖擊。貝瑞德認為,一切都需要重新審視中國。以車型開發周期為例,中國一些汽車制造商開發新車型的周期大約兩年半,而國際汽車行業平均需要四年,他希望大眾汽車集團能更快的追趕“中國速度”。2023年1月13日,貝瑞德決定強化“在中國、為中國”,這句話不再是喊給外部人聽,而是要說給內部甚至讓大眾全球董事會的每個人聽。
2023年4月,大眾汽車集團對未來中國市場發展提出三個重要準則:1、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來思考一切問題;2、進一步提速并思考如何推動大眾中國本土化發展;3、賦予中國團隊更大的決策自主權,踐行“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從這個時間點開始,貝瑞德開始為大眾中國的改變提速了。
智能、效率、成本……想要和中國車企對標這三個造車維度,學是學不會的,必須融入他們。換作其他跨國車企,在當時是不會有人愿意和中國造車新勢力走到一起的,但貝瑞德不這么想。從底層員工干到大眾全球董事,貝瑞德從沒有規則的偶像包袱,他是一個結果導向的現實主義者。于是,貝瑞德開始“拜師學藝”,這才有了后來和小鵬汽車走到一起的故事,也才有了今天我們聽到的大眾CEA電子電氣架構。
都知道何小鵬公開場合愛拿幫助大眾做智能說事,但很少有人知道,除了王鳳英,貝瑞德是何小鵬在造車路上少走彎路、少摔跟頭的另一個貴人。如果說王鳳英幫小鵬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那么在這之前,王鳳英應該感謝貝瑞德給小鵬汽車注入大眾造車體系后打下來的20%降本增效空間。
一個新的戰略、速度和發展邏輯體系,不可能放在成熟的商業賽道。貝瑞德決定將合肥作為大眾在中國的試驗田,成為大眾在德國之外最大的研發中心。與其說是研發中心,不如說是大眾在中國建立的一座“產學研商”綜合大學,教每一個大眾人如何重新理解電動、智能和中國市場。
為了在合肥扎根,貝瑞德規劃在這里建立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因為這座“試驗田”,大眾才有了CMP,才有了CEA,也才有了今天我們在上海車展看到的這3款大眾新能源戰略產品。
要知道,這三款產品從生根、發芽、開花到結果,一個本土造車新勢力都要干5-7年的事情,貝瑞德帶領團隊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打通研發、打通采購、打通技術、打通制造、打通人才……這可不是造一輛產品那么簡單。當了解完這些,你是不是覺得處于概念車階段的三款大眾新能源產品,真的挺快的?
連貝瑞德自己都強調,大眾在安徽的電動出行研發與創新中心,不是單純的生產基地,而是揭開大眾汽車集團與位于長春、上海和合肥的合作伙伴及大眾旗下各品牌合作的新篇章。縮短30%研發周期、降低40%的開發成本,這些法寶都只有在這里才能實現。大眾在合肥的事業,是整個大眾中國的經營中樞神經。
想象得到,貝瑞德想做成這些,一定在內部打贏了無數官司。就像這次大眾之夜上,所有人都認為在中國一定會成功的奧迪E5 Sportback,但沒有人知道,當貝瑞德第一次向全球董事會介紹這款產品時,所有人都不理解、甚至不能對這款產品的未來做出預測。貝瑞德給他們的回復是,他不需要這些大眾高管們做評價,貝瑞德希望通過這輛車,讓大眾汽車上上下下明白一個道理,你們的態度對中國不重要,中國消費者想要的,對大眾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這就是貝瑞德兩年半來一直在做的事情,邊干邊摸索,邊摸索邊找合作伙伴,邊合作邊找新思路,邊找思路邊和內部每一個部門,介紹中國對汽車制造的理解。
全新AUDI E5 Sportback為什么會成功?因為它滿足了中國消費者對電動車所有的“新鮮感”需求,但又一眼讓人看到奧迪在旅行車和操控制造的精髓,加上比任何一輛奧迪車更快的開發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集成的電子電氣架構,這款車只要上市一定火。因為顏值不是問題、設計不是問題、智能不是問題。至于價格,我只能賣個關子,更不是問題。
從貝瑞德一個人的角度,講述大眾中國這兩年半的變化過程。當聽完這些故事后,是不是覺得這五款車在上海車展期間的亮相不僅不慢,反而很快。誰能兩年半從底層不僅打造了新的汽車平臺,甚至連商業模式都是新的。誰能?誰也不能!但大眾中國做到了。對大眾來說,規模是商業生產力,技術也是商業生產力,品牌更是商業生產力。別人能選擇只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條路,但對貝瑞德和大眾中國來說,他帶領的這家企業沒有選擇。貝瑞德必須在規模、技術、品牌、戰略等千絲萬縷的鋼絲上跳舞,這不是一句吃苦就能干的事,你說能不心疼老貝嗎?!
五款戰略新能源車型,人們看到了大眾產品和中國消費者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但對速度敏感的中國人來說,無論是誰都希望大眾再快些。這一點,我相信貝瑞德和被他調教了兩年的大眾中國體系都懂。因為過去兩年,貝瑞德看到了效率和改變的力量,也讓上上下下相信了這份力量。這讓我想起洛克菲勒曾說過的一句話:“我不靠天賜的運氣活著,但我靠策劃運氣發達”。為貝瑞德和大眾過去兩年半敢于策劃自己的運氣這份努力加油,期待大眾在變化中變出應有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