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源點信用副主編、源點蘇研院院長 夏沂斌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這是在新時代背景之下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文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意見》進一步肯定和明確了社會信用在市場經濟中的基礎制度作用,指出要構建覆蓋各類主體、制度規則統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會信用體系。這是黨和國家對于社會信用體系的宏觀布局與具體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等總體設計指引下,各地方、各部門、各行業縱深推進,逐步從以“建”為主的打基礎階段邁入以“用”為主的新發展階段。社會信用體系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由此,面對諸多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黨和國家提出了一系列的發展目標和工作部署,將為新時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動能。
更加注重“統”與“分”的結合。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為著力破解長期以來社會信用體系存在的制度規則不夠統一的痛點問題,《意見》在基本目標中將“制度規則統一”作為重要內容,突出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規則對于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促進信用信息和要素自由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意義。《意見》明確提出要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法律法規制度,推動統一的目錄清單管理制度、統一的信用信息管理標準、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公示標準規則、統一的信用修復制度等“一攬子”制度安排。
在社會信用體系“統”的制度規則下,《意見》進一步強化引領效能,圍繞政府、經營主體、社會組織、自然人、司法執法等各類主體,將夯實社會信用體系數據基礎、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和治理、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市場化社會化水平等作為工作重點分步推進,契合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也是社會信用體系能夠更好發揮作用的突破口。
更加注重“數”與“用”的融合。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全國統一的數據要素市場,深入推動政務數據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有序共享和開發利用,多措并舉釋放公共數據紅利。《意見》全面增強社會信用體系數據統籌管理能力,強有力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的數據匯聚融合、共享交換和開發應用。《意見》以充分實現數據要素價值、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為目標,從信用信息的記錄、歸集共享、公示、開放流通、安全保護等五個方面,構建起適應我國制度優勢的社會信用體系數據基礎體系,并創新性提出公共信用信息授權運營管理、公共信用信息價值收益合理分享。
在社會信用體系數據基礎框架搭建后,《意見》必須進一步強化應用、以用促建,提出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以信用評價為基礎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推進信用報告深度應用,加強對政府簽訂、指導簽訂合同等履約信用監管,推動信用賦能基層治理等工作重點,推動社會信用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
更加注重“獎”與“懲”的規范。信用獎懲制度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基礎制度。《意見》將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堅持獎懲并舉、合理合法、閉環管理。
在守信激勵方面,《意見》抓住了推進全社會誠信建設的關鍵方面,通過構建全方位的信用激勵政策環境,為守信主體提供便利或者優惠。
在失信懲戒方面,《意見》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按照依法依規、保護權益、審慎適度、清單管理的總體思路,合理把握失信懲戒措施,堅決防止不當使用甚至濫用,確保過懲相當。
此外,信用修復作為社會信用體系提升閉環中的關鍵點,《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統一規范、協同共享、科學高效的信用修復制度,鼓勵失信主體主動糾正失信行為。
并由此,根據職責分工和工作實際,明確提出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統一信用信息公示和修復的渠道,優化信用修復規則;加強司法機關、行業主管部門、信用服務機構等修復協同。可以預見,數據壁壘、“多頭修復”等問題將得到切實解決,信用修復高效協同聯動網絡將全面鋪展開來。
更加注重“內”與“外”的市場。信用服務機構天然具有聯結社會與市場的動力,擁有對創新要素優化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地位,發達的信用服務市場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意見》明確了堅持以信用經濟為重點,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市場化社會化水平。依托信用服務機構的人員、技術、平臺、服務優勢,更有助于促進政府和市場共建共創、共享共用、互利互贏,形成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強大合力。
《意見》提出創新信用評價、信用評級、信用評分、信用報告、信用核查、信用管理、信用咨詢以及環境、社會和治理評價等業務模式,優化個人征信市場布局,做優做精企業征信市場等舉措,進一步統籌多層次信用服務體系,健全信用服務制度。
同時,在我國深化金融市場改革開放、外部環境更加復雜背景下,國內信用服務機構亟待主動“走出去”,加快構筑鏈接全球、多點開花、全面突破的服務矩陣,在掌握國際話語權、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發揮更重要作用。
總體來看,《意見》作為新時期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政策根據,立足我國國情,思路創新、舉措完善,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治理創新、營商環境優化的功能將更加突出,必將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維護公平有序競爭市場秩序、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
【案例匯編】
【專家觀點】
● ● ● ● ●
【信用案例】
【工作進展】
【值得收藏】
編輯:源源
校稿:昊宇
來源:源點蘇研院
點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