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她出生于一個女性無法擁有財產的時代,在那個年代,女性除了嫁人別無出路。”
圖片來自電影《諾桑覺寺》
1775年,簡·奧斯汀出生在漢普頓的一處莊園里。
這是一家典型的英國鄉紳家庭,他們有一宅院、有土地,家中雇傭了男仆和女仆打理家事和自家農場。
奧斯汀家有八個子女,其中六個兒子,兩個女兒,父親是當地的牧師,母親則來自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六歲時,簡和姐姐曾一同去寄宿學校念書,后來又在修道院學校上了一年學,之后,她們就留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了。
奧斯汀的家是一個相當溫馨的地方,父親和母親很開明,簡和姐姐的關系十分親密,姐妹從小親密無間,無話不談,既是朋友,又是知己。
圖片來自電視劇《奧斯汀小姐》
在奧斯汀家,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進入父親的書房讀書、寫字,兄弟姐妹常常在家里寫劇本、寫故事,一起排練演出。在這種氛圍熏陶下,文學的種子很早就在簡心底扎根了。她十二歲時開始寫小說,在整個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她青澀的創作足足寫滿了3大本。
父親退休后,一家人搬到了巴斯。這是個熱鬧的小鎮,簡和姐姐在這里開始接觸了社交界。她們參加參加舞會、音樂會,上戲院,去鄉下度假。生活依然是那么幸福。
然而,這個大家庭的幸福這一天戛然而止了。
這一切要從英國的繼承法律說起。自中世紀以來,英國的貴族階級就施行長子繼承制,家里的土地、財產都由長子優先繼承。后來英國一度出臺限制法案,但是財產的繼承權依然在家中男嗣身上,女性沒有繼承財產的權利,只能獲得少得可憐的銀器。
那時的女性如果想要保證自己的物質條件,只能依附婚姻或父兄的施舍。也就是說,除了嫁人,當時的女性別無出路。
簡面臨的情況同樣如此。
1805年,簡的父親突然去世了,宅邸財產由哥哥繼承。姐妹二人沒有獲得任何財產土地,幾乎是一下子陷入赤貧。
母女三人被迫離開故居,先是搬到南安普頓,后來又搬到喬登,她們借宿過親戚家,也租住過廉價公寓。錢很緊,處處都是用錢的地方。
她們不再社交、旅游,甚至要變賣銀器,緊巴巴地操持著家。
圖片來自電影《小婦人》
直到1809年,哥哥愛德華為母親和姐妹置辦了喬登的一處鄉舍,母女三人終于結束了四處流離的生活,在這里安頓了下來。
從此開始,一直到1817年病逝,簡一直和姐姐、母親以及愛德華的妻子住在這里。
這里成了簡的第二故鄉,她們彈琴、寫作、散步、干活、操持家務、自制家里的所有東西(甚至包括葡萄酒和墨水)。
在這間不會被奪走的房子里,在女性的相互依靠、扶持下,簡終于找回了心理上的安全感,拿起了那放下八年的筆桿。
《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愛瑪》《勸導》......這些簡的著名作品,都是在這一時期重新修改或者創作的。
在哥哥的介紹下,她的書開始出版。不過,她并不希望大家關注自己超過作品本身,因此她的書均是匿名出版的。直到她去世后,哥哥為她的兩本遺作撰寫了“作者傳略”,人們才第一次知道這位作家——簡·奧斯汀。
1817年,簡的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到了4月,她幾乎一病不起,在最后一本小說沒完成之際,她在姐姐卡桑德拉的懷抱里去世了。
圖片來自電視劇《奧斯汀小姐》
02
“我不能嫁給一個我不愛的人,即使他能給我帶來財富與安全感。”
后世讀者對簡的個人生活了解不多,關于她的感情經歷,我們從她留下為數不多的書信中找到了兩段。
20歲時,簡在舞會上結識了風度翩翩的湯姆。他們年齡相仿,彼此愛慕。
然而湯姆家境清寒,無法提供家庭生活的物質保障,簡的父親極為反對。而同樣的,簡的家境也并非大富大貴,湯姆的姑媽認為侄子應該去找一位更富有的新娘,以此實現階級跨越。
于是這二人短暫的感情無疾而終。
圖片來自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27歲左右,簡差一點就嫁給了一位富有的牧師。這位牧師是鄉紳之子,擁有可觀地產,嫁給他簡就可以成為莊園的女主人,成為年收入兩千英鎊的體面太太,奧斯汀家的女性都可以受自己接濟,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
面對牧師的求婚,簡一度答應了,卻又在凌晨反悔,撕毀了婚約。
因為她看透了婚姻的代價:扮演合格妻子與母親的角色,余生將困在鄉村社交季的茶話會中,而書桌上的羽毛筆將永遠蒙塵。那時她就想通了,不能為了所謂的安全感,就被婚姻剝削,就出賣自己的靈魂。
在影視劇《成為簡·奧斯汀》中,劇中母親逼問她:“我們沒錢給你,我們的積蓄只會給你的哥哥們,你除了嫁人什么都得不到,你要靠什么生存?”
簡顫抖的聲音回答:“我可以養活自己,靠我的,靠我的筆。”
她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即便是在父親去世,母女三人幾乎流離失所的時候,她也沒有用出賣自己去交換優渥的生活。在最困難的時候,她選擇靠自己的雙手渡過難關。
圖片來自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03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
這是《傲慢與偏見》的驚世駭俗的開頭,也是簡對那個時代毒舌又辛辣的諷刺。
在那個年代,女性一直是被凝視的客體、是男性的附庸,是文學作品里被模版化的配角。當時女性只有一條路,成為“某某太太”,成為那些有錢單身漢裝點自己的裝飾物。
簡清醒地意識到了當時女性生存困境,并且意識到這種困境是制度性的,是時代性的。因此,她把筆對準了這些女人們。寫她們的嫁妝談判、舞會社交、隱秘的情感波動,寫她們如何對抗“被定義”的命運。
圖片來自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傲慢與偏見》中近乎神經質的班納特太太,一心只想讓女兒們嫁給有錢人,讓讀者們看了只覺得厭煩。簡卻是在通過塑造這一形象,描寫當時女性的生存焦慮——她們無法繼承財產,無法工作,已經失去了依靠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同樣也是《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拒絕了達西的第一次求婚,簡通過伊麗莎白表達自己的愛情觀念:她不需要這種屈尊降貴、施舍的、傲慢的愛情,她愛,更要平等的靈魂。
到了后期作品《愛瑪》中,女性主角地位在書中越來越凸顯,女主角愛瑪可以在書中直言不結婚,她決定要做的事情從來不會被愛情和男人左右,雖然這個角色被讀者詬病過于任性,但這恰好也暗示了她生命的節奏從來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簡筆下的女性并非人人完美。
有屈服于時代的,有叛逆的,有獲得愛情的,有孤獨終老的,而正是這種并非人人完美,構成了一種群像性的“女性凝視”——男性不再是敘事的中心,婚姻市場中的精打細算、母女間的代際沖突、女性友誼的復雜性,構成了全新的文學視野。
而這種視野正是簡·奧斯汀開啟的。
“我要把筆握得更緊些,畢竟,這是唯一不能被奪走的財產。”
圖片來自電視劇《奧斯汀小姐》
即便到了今天,簡·奧斯汀的文字依然鋒利。
讀者在她的書里看到了美好的愛情,看到了寫實的十九世紀英倫風貌,當然,也看到了她力透紙背的獨立精神。
在簡·奧斯汀誕辰250年周年之際,小編推薦你閱讀簡·奧斯汀的作品,祝每一個女生都清醒地、自由地去選擇自己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