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愛爾眼科醫院視光及小兒眼病科的楊秋艷主任,迎來了一位14歲的患者平平。平平在1年前,偶然發現自己的眼睛向外偏斜,出于擔憂,來到南昌愛爾眼科醫院就診。
經過楊主任全面細致的檢查,結果顯示,平平右眼裸眼視力 0.4,借助-3.25DS 的眼鏡矯正后,視力可達到1.0;左眼裸眼視力0.2,佩戴- 3.00DS/-0.50DC×145°的眼鏡,矯正視力同樣能達到1.0。在33cm近距離及5m遠距離視物時,平平的眼位向外偏斜30三棱鏡度,不過仍可自主控制眼位至正位。遺憾的是,平平雙眼的二級、三級視功能已遭受破壞。結合各項檢查指標,楊主任診斷平平為間歇性外斜視,同時患有雙眼屈光不正。
在留存術前照片,為后續治療效果提供對比依據后,南昌愛爾眼科醫院迅速開展了一系列術前準備工作。準備就緒后,楊秋艷主任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精湛的醫術,為平平實施了斜視矯正手術,精準對平平右眼外直肌進行4mm后徙,對右眼內直肌縮短3.5mm。手術過程十分順利,術后照片直觀地展現出平平眼位的顯著改善。
術后,醫院為平平量身定制了一套系統的康復方案,涵蓋術后驗光配鏡以及雙眼視功能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平平的眼位恢復正常,雙眼二級、三級視功能也在穩步恢復。
楊秋艷主任介紹,間歇性外斜視通常在孩子 5 歲左右,癥狀開始逐漸顯現。疾病早期,患者僅在視遠時出現間歇性外斜視,視近時眼位和雙眼視功能保持正常。但隨著病情的發展,特別是在生病、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處于明亮光線下,或者融合功能遭到破壞時,外斜視癥狀極易出現。而且,外斜視出現的持續時間和頻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加,后期視近時也會表現出外斜視,甚至發展為恒定性外斜視,導致雙眼單視功能喪失,同時伴隨視疲勞、閱讀困難、視物模糊、頭痛等不適癥狀。
對于間歇性外斜視的治療,楊主任建議,一旦確診,患者需定期檢查斜視角度以及雙眼二級、三級視功能,在尚未形成顯性外斜,雙眼單視功能還未完全喪失前,盡早進行手術矯正。當斜視角超過 15°,顯斜出現的時間過長、頻率過高,且已經影響到雙眼二級、三級視功能時,應果斷選擇早期手術,把握手術時機,避免雙眼視功能受損。
值得注意的是,集合訓練雖可能在短期內產生一定效果,但無法從根本上矯正眼位。切不可因過度依賴集合訓練,而延誤最佳手術時機。特別是在手術前,不應進行集合訓練,否則容易導致手術后欠矯,影響治療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