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4 日,美國眾議院能源與商務委員會(Energy and Commerce Committee)向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首席執行官梁文峰發出正式調查問詢信,指控其在美國市場的業務活動存在 “危害國家安全與經濟安全” 的風險。這一行動被視為 2023 年 TikTok 危機的 “AI 版本”,再次凸顯中美在數字領域的博弈已從社交媒體拓展至人工智能核心賽道。
一、七項問詢劍指數據與技術 “雙重安全”
下面是眾議院能源與商務委員會致DeepSeek的調查信中提出的七大核心問詢要點的簡要概括:
訓練數據來源與類型:要求說明用于訓練AI模型的各種數據類型和來源,特別是是否包含任何美國個人或專有信息。
美國用戶數據的收集、存儲與共享:確認美國消費者或企業在應用中輸入的所有信息是否被收集、共享、用于模型再訓練,以及這些數據存儲和訪問的具體地點(含是否傳輸至中國)。
安全管控措施:詳細描述用于保護個人和專有信息的技術、管理和物理控制手段,以及評估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安全性的流程。
美國技術產品/服務的使用情況:列舉所有用于開發、集成或運營AI產品的美國技術,包括開源和閉源模型,以及是否通過“蒸餾”等方式利用美國競爭對手的模型輸出。
訓練與對齊流程中的政治影響:說明模型開發與訓練的具體步驟,是否以及如何在系統輸出中加入與意識形態或政治目標一致的“對齊”機制。
政府相關補貼:報告在AI研發方面,是否獲得來自政府或其任何下屬政治實體的直接或間接財政支持或補貼。
政府的數據請求:確認公司是否收到政府機構對與AI產品相關的個人或專有數據的任何形式的索取請求,包括用于訓練、微調或實時服務的數據
二、從 TikTok 到 DeepSeek:美式“技術安全”敘事的復制與升級
此次針對 DeepSeek 的調查,被業界廣泛視作 2023 年 TikTok 風波的“升級版”——議題從“內容安全”拓展至“技術主權”,手段也更趨系統化。
1、策略邏輯的一致性:“以數據筑壁”
話術復用:對 TikTok 的核心指控是“用戶數據可能被利用”,如今對 DeepSeek 則強調“訓練數據或含美國商業機密”,二者引用同一“數據即武器”框架,從個人隱私擴散至企業核心資產的保護。
多邊協同:TikTok 曾被歐盟、澳大利亞列入風險清單;2025 年 2 月,韓國 PIPC 暫停 DeepSeek 下載,日本經濟產業省亦啟動 AI 服務安全審查,呈現“長臂管轄”下,西方盟友對中國科技企業實施一致性壓力的態勢
2、產業保護的雙重標準:本土優待與封鎖加碼
本土豁免:當 DeepSeek 被指“未經授權回傳數據”之時,OpenAI 的 ChatGPT 已通過 Azure 向美軍提供機密級分析服務,且未遭同等審視。
技術封鎖:美國商務部將 DeepSeek 納入“實體清單”,限制其獲取英偉達 H200 等關鍵算力硬件;與此同時,卻向 xAI 等本土新銳提供巨額補貼,典型地展現出對外遏制、對內扶持的顯性分歧。
3、意識形態的隱性對抗:價值觀“對齊”再現
調查信中特別關切 DeepSeek 是否將“價值觀”嵌入模型輸出,與當初對 TikTok“操縱輿論”的指控如出一轍。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CRS)早已指出,AI 競賽不僅是算力比拼,更是新的“價值觀輸出”戰場,此番調查也正彰顯出美國對技術政治化的深層警覺。
三、全球 AI 治理的“裂痕與重構”
DeepSeek 事件標志著中美在 AI 領域的競爭進入“深水區”,正在重塑全球產業生態
技術供應鏈的“陣營化”
美方禁令與多邊協作:繼紐約、德克薩斯、弗吉尼亞等州相繼禁止 DeepSeek 在政府設備與網絡上使用后,澳大利亞、加拿大、意大利等美方盟友也將其列入“高風險”應用清單;韓國 PIPC 甚至暫停其應用下載,并責令刪除違規傳輸的數據,形成與 TikTok 風波類似的多國聯動管控格局。
中國加速本土化基礎設施:面對外部制裁,中國科技巨頭正加大內資投入。阿里云宣布未來三年將投資人民幣3800億元用于 AI 與云計算平臺建設,同時百度飛槳、騰訊太極等國產框架市場份額迅速攀升,正努力打造從芯片、算力到算法的完整“本土技術閉環”。
數據主權的“規則博弈”
美式“本地化+透明度”要求:美國政府不僅在聯邦層面調查 DeepSeek 對用戶數據的存儲與共享情況,各州也紛紛倡議對數據托管與訪問地點提出更嚴格的審查要求,此舉與對 TikTok 推行的“得克薩斯計劃”如出一轍。
中方法律的對等回應:根據中國《網絡安全法》及相關規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必須在境內存儲重要數據,并配合政府安全審查;在中美兩套制度下,跨境數據流動正被置于兩國“對等博弈”的監管框架之內。
創新模式的“路徑分野”
算力受限下的“輕量化”:DeepSeek以“模型蒸餾”方式,未經授權地利用美國競爭對手(如 OpenAI)的輸出訓練其 R1 模型。據業內評估,R1在多項基準測試中的表現已逼近 ChatGPT,但其整體研發成本卻僅為后者的零頭,凸顯出在硬件受限與制裁壓力下,中國企業通過“精準優化”實現技術快速迭代的可行路徑。
四、企業突圍:在“技術鐵幕”下尋找裂縫
面對美方連番施壓,DeepSeek 等中國 AI 企業正承受三重嚴峻考驗,同時也在尋找突破口。
合規與成本壓力
多州政府——包括紐約、德克薩斯、弗吉尼亞——已先后禁止在公家設備上使用 DeepSeek,若要恢復政府或大型企業客戶的準入,DeepSeek 必須進行全面安全評估并在境內部署數據中心,完成諸如聯邦或州級安全認證(如 FedRAMP、CCPA 合規審計)等合規流程,估算動輒需投入數千萬至上億美元的前期建設與運維成本。
算力與研發制約
自2023 年起,美國商務部對 Nvidia H100、H20 等頂級 AI 芯片出口實施嚴格許可證管制,DeepSeek 無法直接獲得足夠算力,只能轉向采購經過功能削減的 H800、H100H 或國產芯片,或采用異構混合算力、模型蒸餾與分布式訓練等技術方案,以對沖訓練成本和時長至少 20%–40% 的增長壓力Reuters。
公信力與輿論防御
美國主流媒體不斷以“政府控制 AI”為框架,強調 DeepSeek 將美國用戶數據傳往中國并可能被用于政治宣傳。為扭轉負面輿論,DeepSeek 亟需邀請獨立第三方機構(如行業安全評估實驗室或高校研究單位)進行代碼與數據流透明化審計,并定期發布安全與隱私合規報告,以重建市場與監管層的信任。
結語:從 TikTok 到 DeepSeek,美方對中企的技術審查與限制始終如一:變的是博弈場景——從社交內容到核心算力與數據主權,不變的則是“以技術為壁壘”的根本邏輯。DeepSeek 必須在限時(5 月 8 日)前提交詳細答卷,并在合規、算力與公信三大維度同時發力,才能在中美數字博弈的夾縫中開辟生存與創新的新路徑。未來十年,誰能在“安全與開放”“自主與協同”的天平上取得平衡,誰就可能主導全球 AI 產業的重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